读书是件快乐的事
宋代诗人尤袤针对读书曾说过一段精彩的话:"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生性愚钝的我,永远也无法达到诗人所说的那种境界,但我认为,读书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来自性情。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为了追求利益,当然就不会太在意内心是否愉快。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却依然奋斗不止。“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等有关读书的古训就说明了读书的功利性倾向。相反,为了满足内心的愉快而做的事情,即出于性情,内心的愉悦便成了做事的基本标准。如果抛开功利目的而率性而读的话,读书就成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体操,是对人格的沐浴洗礼,也是对理性光明的不懈追求。 读书唯求内心愉悦,其前提是读书人必须具有真性情,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曾说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一心以所谓求甚解的本领炫耀于人,哪会甘心于自我会意的境界? 读书以愉快为基本标准,需要一种诚实的态度。哪怕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作名篇,如果你对它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关。无论读什么书,只有你读书时感到愉快,真正能引起你的共鸣,使你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毛姆曾经说过“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 在生活中陷入困惑,内心徘徊不安的时候,我们不妨读读哲学方面的书,面对平时能觉得沉闷枯燥、或许晦涩难懂的长篇大论,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细细地读,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会让你从心灵的泥淖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发掘力量的源泉。 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同小说一起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随之烟消云散。 当我们慵困无聊之时 ,我们就可以散文谈心、交流,它会像老朋友一样,在你身边娓娓而谈,语言平实而质朴,它让生活潮汐拍打思想的彼岸,伴之诗意的想象和哲学家一样的思考,让我们将自己的灵魂洗得一尘不染、一眼到底,让人茅塞顿开,鼓励人们用心体验生活的真善美。 除此之外,讲歌如同间明月样的纤丽婉约让你回味无穷,长风同谷般地直抒胸臆使你心醉神迷…… 正如高尔基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愉悦。我想,我会抽空多读点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