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崔老师是多么有心的老师呀。有你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福。[/QUOTE]
        欢迎您的到来!谢谢您的鼓励!
        在文林词海穿行,偶尔串拾起几片贝壳,送给学生。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影响和引导,不失为师者之快意,呵呵!
        鲍鱼之肆无诗经,学术论坛有书香。寄希望于学生在诗文的天空下,有一个诗意人生!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滴水藏海》——3、“德国制造”的启示
                                             佚   名
        在国内,看惯了年轻人争相读大学,到德国却发现、这里的年轻人似乎更青睐职业学校。过了些日子,就发现职业教育繁荣的好处,因为凡“德国制造”的东西,都有着好品质。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的*****劳。
        先说3个小故事吧。笔者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买了一支圆珠笔。这笔摔在地上不下十次,但依然可以使用。可笔者在国内的经验是,圆珠笔大体上摔不过一两次,笔芯就会报废。
        第二,在德国的各个城市旅行,当地的房价基本上都维持原位或略有下降。在二战之后,中国国内被破坏的状态与德国的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德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家庭数与住宅数基本相当。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旧住宅简单翻新后就可以使用。笔者一位朋友的房子有120年的历史,本以为是外墙斑驳、室内阴暗的旧房子,但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并不比国内的别墅差。
        另外,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是非常惬意的事。许多路段没有速度的限制,驾驶员可以以每小时近250公里的速度行进。而德国人介绍,高速公路路面铺装的水泥,平均厚度达到了70厘米,可以起降飞机和行驶坦克。德国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路段出现下陷或塌方事故。
        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该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卖得特别好。因此,“德国制造”就在英国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而现在,“德国制造”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德国的教育体系*****不可没。回到制造上来,近年来虽有各种变迁,大多数学生仍被培养成制造业的人才。
        总体来说,德国只有3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而且在大学时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直接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有志于技工等工作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大学学习。这部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进校后,要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一定阶段后还开始拿工资。基于各行业技能要求和难易程度不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学生每周要到企业学徒4天,到学校上理论课1天。有关专家认为,学员在职业学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快转为实践。学员也逐步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如表现好的话,还可在实习期后直接在实习企业由学徒转为正式工,省去找工作的麻烦。
        德国人比较实在,因为职业学校可以拿工资,而且还很快融入社会,所以大部分学生愿意上职业学校。而德国的大学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硕连读,学生毕业平均年龄27.5岁,而且有很强的淘汰率,所以大学的吸引力并不强。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9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QUOTE][SIZE=3]德国人比较实在[/SIZE]...[/QUOTE] 实在的不仅是德国人,更实在的是德国实在的教育制度。真正把职业教育办好!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22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哈哈换位的想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带班是不是也应该像“德国制造”一样叫得响!让我们的孩子像德国学生那样将来不被淘汰!因此教师的责任很重大!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2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滴水藏海》——4、 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1944年冬天,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很快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能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象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当时他在德国留学,目睹了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那么,认真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个国家强盛,小能使一个人无往而不胜。一旦“认真”二字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2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SIZE=3]一旦“认真”二字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SIZE]...[/QUOTE]
              认真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能做好一切事!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2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手75[/U]发表的内容:[/B]

                 
                认真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能做好一切事![/QUOTE]
                是啊,日本人工作认真,所以日本人可敬可怕。
                有人说: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SIZE=4]《滴水藏海》——5、机会与知识
                                                  杭大庆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来这儿的学生,都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翁。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已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只有不停止地、精益求精地加深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样才可能在以后的拼搏和创业中胜人一筹。其实,这有时候会丧失先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直接明了自己想得到什么。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是学不完的,而机会不等人。正如庄子所言:“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也。”一个人一生追求知识,尚不能得其一二,哪还有时间去创新、去发展、去把握机会呢?
                      试想,等比尔•盖茨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非常全面了,再去研究微软,他还会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很多事都是一步为先,步步为先。人世间的事,又是哪一件,非得条件完全成熟后,才能去行动的?如果那样,傻子也会成*****。
                      吸收新知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行动。机会一旦来临,必须采取行动。行动永远比死学知识更重要。否则,吸收再多的新知,机会没有了,也就少了成*****的可能。一位百战百胜的将军说过:在行动中学习,为达到一定目的学习,才能学得更快、更好。从比尔•盖茨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设想,一个机会的及时把握,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会比所谓非学不可的知识有用得多。
                  [/SIZE]
                  [ 此贴最后由崔连金在2008-10-24 15:31:16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滴水藏海》——5、机会与知识
                                                    杭大庆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QUOTE]
                        知识可以慢慢积累,而机会却稍纵即逝。
                        幸运之神不会两次敲门!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770
                      • 经验111648
                      • 文章4599
                      • 注册2008-06-1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滴水藏海》——5、机会与知识
                                                      杭大庆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QUOTE]
                          引人深思。我自己应侧重于读书吸收,还是侧重于教育实践?难呢!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302&ID=88842][B]教育长短句[/B][/URL]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107969][COLOR=red][B]走出迷茫[/B][/COLOR][/URL]  [URL=http://www.bzrzy.cn/bbs/b/b.asp?B=304][B]开心一笑[/B][/URL]
                      q号:973129322
                      在线情况
                      22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靳增果[/U]发表的内容:[/B]

                         
                            引人深思。我自己应侧重于读书吸收,还是侧重于教育实践?难呢![/QUOTE]
                            靳老师提出一个很现实、很棘手的问题。答案是“两条腿走路”,但要找到二者的“黄金分割点”,难哪!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滴水藏海》——6、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一休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很多人用一种打工的心态过日子,在公司领薪水。薪水领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年纪大了,挑水就常常体力不支。
                              很多人之所以人生旅途不如意,或者早年春风得意,老来则风烛残年,就是因为一辈子都在挑水,不懂得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很多人知道需要挖井,却不知道如何挖井;
                              很多人知道如何挖井,却不知道去哪里挖井,挖什么井;
                              很多人知道去哪里挖井,挖什么井,却总是半途而废;
                              很多人挖到一口井了,以为一劳永逸,却不知道水源的流向是会随时间和环境而变动的……
                              没想到自己需要一口井、不挖井、不知道去哪里挖井、不知道挖什么井、不挖井……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或理由;如何在工作之中或工作之余找井源、找工具、挖井,一定有方法和步骤……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