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7月25日 晴
【案例】一直以来,我总感到学生怕苦畏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就这样来教育学生:“人这一生的受苦和享福的总和是个常量,你读书期间受苦了,那你长大后就会享福;反之,你上学时怕吃苦,那你长大后注定要吃苦。”这两天看女儿比较浮躁,作业都不认真完成,我也就这样教育了她,她是这样回答我的:“妈妈,为什么所有的苦一定都得上学的时候受呢?我为什么不可以在上学时受80%的苦,享20%的福,长大后我享80%的福,受20%的苦,这样不仅现在包括将来我不都可以享福了吗?”我无语。
【反思】女儿的回答显然不只代表女儿个人,而是代表了象她这么大孩子的心声,他们也渴望成功,但他们却看不到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或者就算看到了,也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活得那么辛苦,因为这是享受的一代,超现实的一代,他们不愿更多地去关注未来,他们想得比较多的是现在,是当前,而我们呢?上学那会儿拼命学,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鲤鱼跳龙门”,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只为了有朝一日化鱼成龙、破茧成蝶。孰对孰错,没有标准,因为这涉及到的是两代人的价值取向。我们无法将我们的思想强加给下一代,但很希望这些祖国的未来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记住一首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