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高一(2)班 孙雨苍 刘佳艳 吴睿 徐桔
王晓婷 刘婷岭 贾益松 唐晓良
指导老师:杨莉莎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学习、生活的联系”的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叛逆行为是由于学校、家庭、朋友等引起的,这些行为常常会使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家长产生代沟、和朋友大大出手等。
关键词:叛逆行为 学生 原因 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日异,知识、信息的完备,社会各方面对我们学生影响已不可回避 ,学校的教育已不是围墙的净土,传统观念的方式已力不新,常听到家长们的抱怨: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你叫他向西他就往东。其实这种叛逆心理在我们高中已经是普遍存在,但是什么是叛逆心理?是什么导致叛逆心理的产生?它的相关表现有哪些?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这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问,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涯,我们小组对此行为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同学们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困难,健康、充实的成长起来!
(二) 研究对象
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
(三)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对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2、 文献资料法
3、 数据统计法
(四) 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1、 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2、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3、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问卷调查表明,有31%的高中生不满老师有的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危害:
二、通过调查得知,叛逆心理对中学生的主要影响有: 1、会引起偏激的行为和不正确的行为。 2、让人产生坏的理想。 3、有时自己不能理性的处理事情。 4、伤害到别人。 5、可能会导致心理极端,引起犯罪。 6、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 7、造成自己和家人,老师的关系紧张,从而产生代钩。 8、不能倾听尊长的教诲。 9、影响自身发展。 10、会养成不良习惯。 11、人际关系紧张。 12、对中学生的学习的心理影响很大。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叛逆心理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师长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这个年龄阶段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是避不可少的阶段。
3、叛逆心理是青少年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缺少相关的教育。有可能会使他们误入歧途。
二、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径:(对家长,老师,学生的建议) 1、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 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和自己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家长应该做的是:1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他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 将正确的知识教育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的压韵等。 3、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交朋友,多关心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更让学生心服。调查表明,有63%的学生,在做错事后,都希望老师能以朋友般的纯真的态度去跟自己讨论。 4、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情绪容易冲动,看问题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总是与他人唱反调。中学生有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的好建议,有学会宽容,胸怀有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向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师长对他们的做法: 1、好好的谈错的原因。 2、诚恳态度。 3、以朋友般纯真的态度去跟自己讨论,有时也可以严厉通骂。 4、坐下来以谈心的方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 5、耐心开导,讲解,而不是盲目不责备。 6、希望站在我的立场感受以下之后再教育我。 7、积极的心态和我心平气和的谈话。 8、虚心教导。 9、鼓励的方式。
10、有趣的谈话,不要说我反感的事。
四、对学生自己而言,要做到:
1、让人个性更加坚强。
2、有时可以发泄一下,使自己的伤痛得到一些的安慰。
3、使自己心情痛快。
4、对于父母的意见,我们认为不正确,可以提出错误,不要怀疑。
5、会使自己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有主见。
6、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
7、变成熟。
(六)后记
在研究"省锡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学习、生活的联系"中,我了解叛逆心理是高中成长过程中经常发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心理特点。产生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但主要有:由于知识的增加,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中学生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意识认为是酷,有个性的行为,形成了冷酷冷漠,叛逆与众不同等行为,除了以上关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主要的也来自于家长和老师。 叛逆心理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有危害,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是心理他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自己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即使产生叛逆心理是必然的,但如果不更好的解决,不仅仅危害于青少年,对周围的人,对社会也会有危害。
因为中学生时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在这时候,中学生们往往是最冲动,最容易做错事的的时候。例如:父母叫他往东他就偏往西。老师叫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老是和老师家长作对。但是叛逆丢他们来说的一种有主见,很酷,有个性的行为,可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导致周围关心他人的伤害。我也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上,也会有这样的思想,也不知道怎样改?所以研究这个课题后我变成熟了,变懂事了,很少让父母为了我的事操心。因为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父母那么辛苦养育我们成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对得起父母,要好好学习做一位让父母值得骄傲的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