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6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LINE-HEIGHT=25pt][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2pt]教师要多审视课堂教学中的美的元素[/FACE][/SIZE][/B][/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2pt]——“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教育随笔赏析之三[/FACE][/SIZE][/B][/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2pt]    [/FACE][/SIZE][FACE=宋体][SIZE=12pt]王丽萍[/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COLOR=#000000]  [/FACE]打开记忆的扉页,一页又一页地翻阅寻找着我的亮点,试图寻找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可随着岁月的流逝似乎都有些淡忘了。但刚刚结束的第五轮“四捆绑”教研活动中我所执教的《中位数和众数》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和反思。[/COLOR][/SIZ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一、新课导入[COLOR=#0909f7],[/FACE][/COLOR][/SIZE][/COLOR][COLOR=#0909f7][SIZE=3]激发兴趣。[/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遵循“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本节课通过学生表演的小品“阿冲应聘”导入,同时利用多媒体以小品的情节切换不同背景,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情景。在小品中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引起 “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不合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新知的欲望。接着揭示课题,水到渠成。[/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在引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我加以补充后作为“自学导航”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自学导航”。组内交流汇报时我又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再加以引导,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理解,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自学也是一种能力”。看到的容易忘记,听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刻骨铭心。通过自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人人是参与者、研究者、发现者,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还能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B][/ALIGN][/P][P][/P][P][P][ALIGN=left][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FACE][/COLOR][/SIZ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三、 从关注教到关注人[/FACE][/COLOR][/SIZE][/B][/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第一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小组讨论时,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巡问、点拨,“引而不发”,激发学生主动精神,让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为了让问题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我整合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整节课我尽可能多地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领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让师生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FACE][/COLOR][/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第二从关注学到关注人。通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从关注学转向关注人就意味着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观,有更高的人文素质。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一些尊重和关心;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施救,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从“目中有人”到“心中有人”;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的教学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FACE][/COLOR][/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COLOR=#0000ff][SIZE=3]  [/COLOR][/SIZE][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四、在学以致用中拓展[/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挑战心里,我设计了四道快乐套餐,这四道题由浅入深,内容所涉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其中第二关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据,又是把问题引向深处,挖掘出问题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还有如“情系雅安”、挑选彩旗队员、争论数学成绩最好等有意义地现实情境都为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有了这些典型的现实情境做支撑,学生就能自然感受到学习的有趣且有用。同时在“情系雅安”题目出示前我展示了一组雅安地震中的感人图片,不失时机地融入了一点情感教育与思想教育。不知不觉将德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FACE][/COLOR][/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这节课有点遗憾的是:一在对全课总结时忘了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二虽然我比较注意运用“延迟判断”,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与发言的时间和空间,但有些地方因为时间关系还是过早地介入了学生的发言。[/FACE][/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B][FACE=Arial][COLOR=blue][SIZE=12pt]  总之,[/FACE][/COLOR][/SIZE][/B][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个人应具备扎实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需要平时多钻研教材,多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实效性的教学设计加上多次的尝试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将课堂的美展示出来。[/FACE][/COLOR][/SIZE][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B][FACE=Arial][COLOR=#0000ff][/FACE][/B]  [/COLOR][/SIZE][/COLOR][/FACE][/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  读书人语:王丽萍老师在记忆的搜寻中,将最美的那节课定格在最近做过的四捆绑教研活动上。这种定位是准确的,合适的。从学校大教研的角度看,四捆绑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对教材段进行一次大梳理,大整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大归纳,大提炼。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教学模式的归纳梳理,设计一堂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时计划,并展示给全校教师来看。更重要的是,教师代表还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举措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种目标的定位是较高的。凡是认真对待教研活动的教师,凡是理解四捆绑教研活动的教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并做了最美最有效最大胆最亮丽的展示。而王丽萍老师,则是这些精心展示成员的代表之一。[/FACE][/COLOR][/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  [/FACE][/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  王老师从四个方面搜寻这节课的美丽之处。兴趣、自学能力、关注人、在学以致用中拓展,四个方面,代表了教师的精心铺垫与演绎,也反映了课堂的美丽与阔大。兴趣带来的是热爱与吸引力,自学能力关注的是素质水平,关注人,则让课堂提升了角度,而不再变得冷冰冰,在学以致用中拓展,则体现的是课堂的外延与生活的接轨。教师审视课堂中的美的元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自信,实现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格局。教师能经常性的如此思,如此议,则会带来教学效益的大改进,大提高。[/FACE][/COLOR][/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25pt][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  [/FACE][/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  伟人有言,美无处不在,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智慧与眼睛。教师只有将眼睛转移,游移于教学生活工作之中的美的领域,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FACE][/COLOR][/SIZ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P][P] [/P]
    [ 此贴最后由杜林在2013-12-16 8:15:46编辑过 ]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B][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5]        [/FACE][SIZE=4]生活与体验,是教学永恒之本[/SIZE][/COLOR][/SIZE][/B][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4pt][/FACE][/COLOR][/SIZE][/P][P][B]           ——“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随笔交流之四[/B][/P][P][B][FACE=宋体][COLOR=blue][SIZE=2]                  曹福明[/FACE][/COLOR][/SIZE][/B][/P][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每当听到学生们的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浑身的劳累顿然消失。学生们的一次优异成绩,会让我们欣喜不已。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是报答我们最好的礼物。[/FACE][/COLOR][/SIZE][/ALIGN][/P][P][/P][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作为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FACE][/COLOR][/SIZE][/ALIGN][/P][P][/P][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COLOR=#0000ff]还记得有那么一节课,那一节课我们学习[/FACE][/COLOR][/SIZE][/COLOR][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重量单位——千克,并了解1[/COLOR][/FACE][/COLOR][SIZE=3]千克的意义。[/SIZE][/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上课一开始,我面对40[/COLOR][/FACE][/COLOR][SIZE=3]多名学生并没有立即讲解重量单位,而是在黑板上画了6个大袋子,让学生猜想每个袋子里装多少东西,就可以达到1千克的重量。学生们一下子被这个问题所吸引,纷纷要求到黑板上去“装袋子”。有的在袋子里装10本数学书和4个铅笔盒,有的装上1个空书包,有的在袋子里装上某某同学一顿吃的米等等。一下子6个袋子全部装满了,但到底装的东西是不是1千克呢?1千克有多重呢?这个“悬案”使同学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SIZE][/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COLOR=#0000ff][SIZE=3][/FACE][/COLOR][/COLOR][/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COLOR][/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这时我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案秤,告诉大家1[/COLOR][/FACE][/COLOR][SIZE=3]千克是重量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并告诉同学们1千克的东西是怎样称出来的;由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很快就体会和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本来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我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理方法的态度及亲身感受数理方法的长处,我把同学们又带回到黑板上的大袋子旁。每个小组发一个秤,让同学们验证一下刚才所装的袋子是否是1千克,并要求每人写出一份1千克重的实物的细目表。学生们把原来的猜想即10本数学书加 4个铅笔盒等上秤称一称,都大笑起来,觉得自己太无知。然后每人边称边写出一份1千克重的细目表。[/SIZE][/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COLOR][/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为了让学生对1[/COLOR][/FACE][/COLOR][SIZE=3]千克重量有进一步的体验,我让学生们拿着秤并把他们带到沙坑旁。我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让每人在塑料袋里装1千克重的沙子。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操作起来,一会儿多一点,一会儿少一点,一直到整整1千克为止。看到他们这种认真操作的场面,我深受感动。这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认真、求实的精神;同时学生们通过操作,完成了任务,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SIZE][/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COLOR][/FACE][/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0000ff][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马上就要下课了,我组织学生们谈各自的体会。刚才在黑板上写某某同学一顿可吃1[/COLOR][/FACE][/COLOR][SIZE=3]千克米的学生第一个发言,他举着装有1千克重沙子的口袋说,某某绝对吃不了这么多米,他说错了,向这位同学道歉。另一个学生接着说,一家3口人一顿也吃不了1千克米。最后我对同学们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并鼓励同学们要敢于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去。[/SIZE][/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COLOR=#0000ff][SIZE=3][/FACE][/COLOR][/COLOR][/SIZE][/ALIGN][/P][P][/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COLOR=#0000ff][SIZE=3][/COLOR][/SIZE][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COLOR=#0000ff][SIZE=12pt][/FACE][/COLOR][/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blue][COLOR=#0000ff][SIZE=12pt]  这节数学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还可以听到学生们仍在继续讨论着课上学到的知识。[/FACE][/COLOR][/COLOR][/SIZE][FACE=宋体][COLOR=blue][COLOR=#0000ff][SIZE=12pt]这节课虽然已过去了半年时间,但同学们一张张渴望学到知识、充满热情的小脸仍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FACE][/COLOR][/COLOR][/SIZE][/ALIGN][/P][P][/P][P][/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读书人语:曹福明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很有味道。细细梳理他的数学课,之所以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源于同学们浓厚的数学兴趣。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上课就有劲儿。同平常的数学课相比较,这节课有什么异同呢?小小的一个重量单位的认识,一千克,有多重呢,告诉他们,一千克就是一公斤,二斤重。生活中,去市场跟着妈妈买菜,一斤,有多重。再打个形象的比喻,8[/FACE][/SIZE][SIZE=3]个鸡蛋,就是一斤。一千克就是16个鸡蛋嘛。可曹老师并没有这么讲,而是让同学们猜一猜,将自己理解想象的一千克,装进一个口袋里。这可乐坏了孩子们。猜测是孩子们的天性,乱七八糟,信口开河,不用担责。大家纷纷猜测,都想着自己装进口袋里的物体为最准。正在大家期盼渴求之际,老师拿出一个秤,称一称,谁的是一千克,谁的比一千克大,谁的比一千克小。大家乐开了花。猜中的,一片欢跃,没猜中的,略有些失望,但也有味道。这是初步认识,在此处,老师的一千克,是从猜测中来的,再用实物做比较的。是初步概念。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带到了数学认知的第二步。体验。孩子们到了操场上,拿出自己的塑料袋,装上些沙子,再称,多了?减一点。少了?加一点。这一加一减,既掌握了秤的使用,又认识了一千克是多少,重在体验。一掂一装,一量,一读。一千克的体验更是深而久了。这时孩子很兴奋,老师也教得轻松。不用多讲,千克的概念,已深入课心了。这两处教学,不仅孩子们喜欢,印象深刻,设计者,曹老师喜在眉头。就连课后,我们这些分享者,也禁不住大笑起来。[/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原来,课堂是如此可以美丽的。原来,生冷冷的数学课,硬概念,是如此的有情有味有活力。这些活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教师的创造与设计,来自于孩子们的体验与猜测,来自于老师给孩子们的那份环境与氛围。教师们啊,教学的美丽,就在您的点滴思绪之间,面对生冷怪僻的教学概念时,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些概念在生活中是怎么来的,怎么用的,再带领孩子们想一想,体验一把,也许,一切就不再是生冷与苦涩,而是有情有趣的调皮宝贝,不喜欢,不愿学,才怪呢。[/FACE][/SIZE][/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39
        • 经验53616
        • 文章1329
        • 注册2013-02-03
        [QUOTE][B]下面引用由[@杜林][URL=a.asp?b=205&id=524600]发表的内容[/URL]:[/B]

                生活与体验,是教学永恒之本           ——“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随笔交流之四                  曹福明  每当听到学生们的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浑身的劳...[/QUOTE]
        [SIZE=4]原来数学课可以如此美丽,谢谢杜校长的精彩分享。[/SIZE]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线情况
        17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b][LINE-HEIGHT=21px][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4]“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很有深意,若老师们经常寻找,则节节课最美![/BGCOLOR][/SIZE][/LINE-HEIGHT][/b][P][b][LINE-HEIGHT=21px][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4]李克强说:改革到了深水区,短平快的技能型改而不革,是触摸不到事物核心的。[/BGCOLOR][/SIZE][/LINE-HEIGHT][/b][/P][P][SIZE=4][b][LINE-HEIGHT=21px][BGCOLOR=rgb(255, 255, 255)]杜校长管理的智慧,随风潜入夜。[/SIZE][/LINE-HEIGHT][EM41][/b][/BGCOLOR][/P][P][SIZE=4][b]想到了[LINE-HEIGHT=19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清夜吟》中句子——[/SIZE][/FACE][/LINE-HEIGHT][COLOR=#d52b2b][LINE-HEIGHT=19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月到天心处[/COLOR][/FACE][/BGCOLOR][/LINE-HEIGHT][LINE-HEIGHT=19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风到水面时![/FACE][/BGCOLOR][/LINE-HEIGHT][/BGCOLOR][/b][/font][/P]
          [ 此贴最后由崔连金在2013-12-17 19:25:01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QUOTE][B]下面引用由[@scjyxpczhxf][URL=a.asp?b=205&id=524642]发表的内容[/URL]:[/B]

             
            原来数学课可以如此美丽,谢谢杜校长的精彩分享。[/QUOTE]
            [/P][P]欢迎朋友之言语。[/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QUOTE][B]下面引用由[@崔连金][URL=a.asp?b=205&id=524666]发表的内容[/URL]:[/B]

              “记忆中最美的那节课”很有深意,若老师们经常寻找,则节节课最美!李克强说:改革到了深水区,短平快的技能型改而不革,是触摸不到事物核心的。杜校长管理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想到了《清夜吟》中句子——月到天心...[/QUOTE]
              [/P][P]这是一次校内论坛活动,录之并赏而留备之,欢迎崔老友。[/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6pt]课堂有形,价值无尽[/FACE][/COLOR][/SIZE][/B][/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3]——“[B]记忆中最美的一堂课”教育随笔交流之五[/FACE][/COLOR][/B][/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韦海玉[/FACE][/COLOR][/SIZE][/ALIGN][/P][P][/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COLOR][/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当论坛的题目赫然映入眼帘使我心头一怔,何以为美?佛儒思想都是以孝以善为美。心中似乎对‘美’多了一份理解。 “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的歌声徘徊在耳际。是啊!“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品德。课堂上与孩子们心与心碰撞出的关于美的画面也骤然浮现在脑际。记得刚接手八年级[COLOR=#0909f7]2[/FACE][/COLOR][/SIZE][/COLOR][COLOR=#0909f7][SIZE=3]班的班主任兼代政治时,面对学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孝敬父母》。当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考虑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自私、贪婪的意识,大多数独生子女对亲情的体验日趋弱化,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基于这一点,我便决定“小题大做”一番,设计一节让学生懂得感恩的课。在上课之前,我也有过很多顾虑,总觉得我不能触及到他们的心灵,然而,通过整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那时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我结合这堂课说一下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教学片断及感悟。[/SIZE][/COLOR][/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一环节:情感铺垫[/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记录片《俺爹俺娘》。这部记录片讲述了在山东省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作者的爹娘。他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爹娘,记录了他俩20年间的生活片断,编织出一段两个世纪老人平平常常的故事。在播放时,我配上音乐《父亲》,以此来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从而为学习本文做好情感的铺垫。一幅幅真实而又朴素的照片,给学生的内心触动是很大的。一个平常调皮、经常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上,居然表现出很痛苦的样子,他极力地摇着头,强忍住自己的眼泪。观看完影片,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刚才的情境中,关爱、亲情这些温暖而又朴素的情感开始在教室里蔓延。这一刻,我感动了。[/FACE][/COLOR][/SIZE][/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二个环节:再创《游子吟》。[/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设了三个步骤。[/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孟郊的《游子吟》。[/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二步,回顾成长历程中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关爱。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三步,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常对父母说的话,以及父母常对自己说的话。[/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之后,就要逐步帮助他们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通过回顾《游子吟》,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图片。进一步让他们体验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往往是人间最真挚最纯洁的爱。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思考着。在回顾“自己对父母常说的话”与“父母对自己说的话”这个环节,由于采用了对比式,他们的内心再次被触动,有的惭愧的低下了头,出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场面。[/FACE][/COLOR][/SIZE][/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B] [/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三个环节:故事交流悟孝敬[/FACE][/COLOR][/SIZE][/B][/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故事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抓手。接下来,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已身边的故事,分享老师准备的故事,再一次将学生的感情进行了升华。[/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COLOR=#0000ff] 故事一:[/FACE][/COLOR][/SIZE][/COLOR][COLOR=#0000ff][SIZE=3]一碗面的故事[/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故事二: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地摇动着摇篮里年幼的孩子。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和黑暗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救援。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一天过去了。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孩子吮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一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饿死。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绝望中的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脸色苍白如纸。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上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的。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中。 [/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COLOR=#0000ff]故事三:[/FACE][/COLOR][/SIZE][/COLOR][COLOR=#0000ff][SIZE=3]略(见书本第3页)[/SIZE][/COLOR][/P][P][COLOR=#0000ff][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故事四:[/COLOR][/FACE][/COLOR][SIZE=3]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房屋倒塌的瞬间,用身躯保护住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当救援人员发现时,只见母亲保持着保护孩子的姿态,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着母亲的乳头,毫发未伤地睡着。婴儿的被子里有部手机,上面有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SIZE][/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很投入。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他们坦露自己的心扉,我讲述了自己在小学阶段生病住院,父母细心照顾我的亲身经历,这样既沟通了师生的情感,也把自己融入到了教学资源中,学生很容易就接纳了我。他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谈下雨天父母打伞接送的场景,有的谈生病父母整夜陪护自己的情形。听了孩子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对于教育的双方——我与孩子们而言,这一份爱的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与激励。[/FACE][/COLOR][/SIZE][/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四个环节:点点滴滴是孝敬[/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这一环节,我截取了几幅古代《二十四孝图》和现代人孝敬父母的事迹。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对孝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①为照顾生病的妈妈,[COLOR=#3300ff]独自撑起一个家的9[/FACE][/COLOR][/SIZE][/COLOR][COLOR=#3300ff][SIZE=3]岁女孩倪东艳。[/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②十多年如一日为大小便失禁的父亲擦身端尿的黄贵珍。[/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③用三轮车载着老母游遍中国的孝顺儿子。[/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看完图片后孩子们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老师,最后的这一幅图,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伏校长。”住在加工厂的林的话语像施了魔法的咒语,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说来听听!”我也好奇的期待分享他故事。[/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老师,有一次我碰见伏校长用手推车推着个他父亲,我猜是去看病。”我问他为什么不坐车,伏校长说老人家晕车呢。”看到那一幕,我当时很感动。[/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COLOR=#0000ff] “老师也很感动!是啊!伏校长的父亲已经是90[/FACE][/COLOR][/SIZE][/COLOR][COLOR=#0000ff][SIZE=3]岁高龄的老人了,他母亲也是快90岁过世的。正因为付校长的孝顺,父母才得以长寿。让我们给我们的好榜样伏校长鞠一躬。”此时此刻,伏校长的形象一下子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目中高大了起来。[/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生活中这样的画面很多,只要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就好捕捉到很多。那么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会是出现什么样场景?”[/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父母肯定会经常生气!”[/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父母会吵架!”[/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会很快的衰老。”[/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父母会因为子女操心的长出白头发。”[/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可能会离婚!”[/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不长寿……”[/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同学们发言积极,动于真情,出于肺腑。我补充道,时间的短暂让我们没办法在这里说出更多的心声,就让我们把这份关爱父母之情珍藏在心里,用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家务,让父母感受快乐。[/FACE][/COLOR][/SIZE][/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五个环节:明辨是非论孝敬[/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代沟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代沟问题的突出和突破,我采用了反面案例教材,让孩子分析讨论,在交流、辩论中,引导孩子们全面地看待父母,理解父母,端正对父母的态度,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达到理解沟通关爱互助的双赢效果。让孩子们懂得孝敬父母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每位公民都必须履行的义务。[/FACE][/COLOR][/SIZE][/P][P][B][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第六个环节:落实行动我孝敬[/FACE][/COLOR][/SIZE][/B][/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以上各环节的创设,我觉得学生的内心已有所触动。该到谈谈自己父母的时候了。于是,我便引入“学生是否了解关心过自己的父母”的话题。现场的小调查,出乎了我意料之外,有些学生是非常了解自己的父母的。我让学生将感悟在课后完成,并反馈给教师。最后,我总结说,不忘父母养育恩,舐犊反哺总关情。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COLOR=#0909f7]顺父母![/FACE][/COLOR][/SIZE][/COLOR][SIZE=3][COLOR=#0909f7]父母用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睛空,我们也要向让父母发出爱的呼唤,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动变行动,行动化孝敬。希望你们能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他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B][/B][/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约定:关爱父母!敬爱父母!感谢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以一曲《天下父母心》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幸福![/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这节课后,我找到了付校长,了解到原来伏校长是推着父亲参观平川区广场。事后,我又将这个故事反馈给了孩子们。感恩伏校长将一幅活生生的现代孝心图根植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心里,它会启发和引导着我和孩子们更好的孝敬父母,幸福的生活。[/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家里有了很大的改观。家长会上,家长们向我透露着他们在家的表现,都在夸赞他们长大了,懂事了,不顶撞父母了,还给父母洗脚;能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等等。甚至有的家长说着还流下了眼泪。听了家长们的反馈我由衷的高兴。我为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正能量而感到欣慰。这节课教益幽远而绵长,让我铭记不忘,我感恩伏校长和孩子们所给予我的心灵净化的力量。[/FACE][/COLOR][/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读书人语:韦海玉老师心目中最美的课锁定在刚带八年级二班的第一次课堂上。这是一节充满了智慧与人文的课堂,充满了爱心与孝心的课堂。在课堂内,老师时而播放能激发孩子们情感的歌曲,时而播放利用互联网搜集到的感动世人的爱心画面,时而引导孩子们联想自己与父母亲相处的情景,时而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缠绵而而又细腻的情感。这些创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孩子们人性深处善良朴素的爱的情感。人之为人,得之于父母的身体,受之于父母之肌体,理应反哺相报。但随着独生子女世界的到来,这一人性本真的必然之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与广大。韦老师精心选设的这一节课,铺垫及时,拓展方位广,引导孩子体验味道浓。从各角度以广式的镜头,将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柔软心肠再一次被激发,被点燃,被熏陶,其效果是显见的。[/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联想到2011[/FACE][/SIZE][SIZE=3]年的一次感恩演讲会的场面。来校做演讲的老师,用情感,用事实,用一例例父母关爱孩子的现场,打动了孩子们与家长的心,他们纷纷起立相拥,泪涌相濡,此等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想,道德层面的教育,我们已经说得太多太多,但如何将道德层面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行的层面,我们所做所尝试所设计的情境并不是很多。与韦老师一样,通过班会课,政治课,以及一系列的活动,想方设法,举一反三,亲临体验,追思言谈,列举现例等方式,来让孩子还原,感动,体验,熏陶,接受,扩大爱心的现场,值得提倡与重视。在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满天飞的现实课堂情境中,这种对孩子们一生成长有用的必备素质的关注与培养,是精当而大有必要的,值得学习与借鉴。[/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课堂有形,价值无尽。用短短的几十分钟,能够点燃孩子们的情感要素,向真善美关爱等人性的最佳状态贴近,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方面,韦老师做得好,做得实,值得大家留意与借鉴。[/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杜林在2013-12-18 7:31:26编辑过 ]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5
                  • 积分8536
                  • 经验104447
                  • 文章8249
                  • 注册2006-09-11
                  您的文章很感人,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在线情况
                  17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QUOTE][B]下面引用由[@君子兰][URL=a.asp?b=205&id=524808]发表的内容[/URL]:[/B]

                    您的文章很感人,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QUOTE]
                    [/P][P]让纪老师联想许多,着实高兴。祝漂亮年轻的纪老师日日开心,天天向上。[/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LINE-HEIGHT=150%][P][ALIGN=center][B][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儿童立场:教师永恒的姿态与追求[/FACE][/SIZE][/LINE-HEIGHT][/B][/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ALIGN=center][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记忆中最美的一节课”随笔交流之六[/FAC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康贵平[/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从教二十多年,记忆也随着一轮又一轮学生的面孔时隐时现,要说难忘的一节课倒是有[COLOR=#0000ff]N[/FACE][/COLOR][/SIZE][/COLOR][/LINE-HEIGHT][COLOR=#0000ff][SIZE=3]节,而最美的、让人酣畅淋漓的还是我在刚转型教语文时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家园里的那篇《小山村》一节的授课,让我至今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SIZ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春天的脚步轻轻的步入田野、山村、校园…也走进小学生的心田,我们师生也迎来了春季的开学,我和同学们一同走进春风吹绿小草,吹红桃花、吹白了梨花、唤醒唱着哗哗歌儿的小河的那个小山村。有一位小朋友的家就住在小山村,他邀请同学们去他的家乡参观,你们想不想去呀?好!那我们就一起去小山村吧!乘势我出示课题:《小山村》  [/FACE][/COLOR][/SIZE][/LINE-HEIGHT][COLOR=#0000ff][SIZE=3]小山村的景象是什么样?那里到底有多美呢?通过学生的介绍我顺势让学生打开课本文中配有的两幅图,一幅是眼前山坡上的果树林,山脚下的新房子;另一幅是远远看到的——新修的山间公路,我就先组织学生看图,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山坡上、山脚下、学校门前,再抬眼望去,抓住远处的景(真好学校附近就是一座小山村),学习本文对于家住小山村的学生会有切身体会。[/SIZ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认识生字、词。首先本文的生字较多,渗透性识字也多,学生独立阅读有困难,就带读课文,如果有学生跟着读,不去制止,相反用表情肯定。读完后,反问:你怎么也读了?课文中的生字怎么认识的?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巩固预习的好习惯,重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有哪个字不认识就在生字表里画出来,拼一拼,或者请教旁边的同学;齐读生字,请读的好的给同学们当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我帮学生总结出几项识字方法。比如:偏旁归类方法,形声字识字法。其次分段识字的同时指导阅读,并引导学生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用笔画出关键词来(学习做简单的阅读笔记),这位小朋友都带我们参观了家乡的什么?果树有多美?新房子呢?河水是怎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明白每个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什么?讲解的过程中指出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描写的,对照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景色的美,也给学生提高、练习的机会)根据课文把果树、房子、河水让同学们把你读到的哪一句用什么颜色、在什么位置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有的同学个头小,黑板高,我就让站在凳子上并扶着让他们画,在原句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添加自己的想象添上画,这样学生跃跃欲试,按照举手顺序依次板演,山坡用的白粉笔和蓝粉笔混合(代表棕色)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山,在上坡山画上一片果树林,果树的树干、树枝很有形,再在有形的树枝上用粉色的画上粉红色的桃花、用白色画上雪白的梨花;山脚下画出漂亮的新房子,门、窗比例比较的协调,学生很有想象力,房顶铺着用红色小曲线勾画的瓦;学校门前的小河用蓝色与黄色粉笔重叠而出的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底有几条顽皮可爱的小鱼在嬉戏;远处用两条粗线条的勾勒出弯弯曲曲的公路伸向远方。不一会儿,一幅由同学们自己画的《小山村》画面赫然呈现在黑板上,我把孩子们想象图的部分画出来给予表扬鼓励。我告诉孩子们:你们来读,老师闭上眼睛享受一下这个小山村有多美。最后让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这一幅图能够很快的背诵课文。[/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通过这节课,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他们潜藏的绘画意识挖掘出来,而我自己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那个春天的小山村去踏青,并把所见、所问用五彩笔记录下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与犹未尽,跃跃欲试自己再画一幅画,并感叹这节课时间太短呀![/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走出教室,我回头看到天涯的淡霞好像在给我们一个天晴的信号。[/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读书人语:康贵萍老师的随笔,将我们带到了个儿童世界。我由此想到了一个观点:儿童立场。同儿童打交道,教师时时要有儿童立场。康贵萍老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站在儿童立场教学的智者。曾好多次听康老师的课,灿烂四溢的笑容,调皮开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无不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听她的课,没有压抑,只有轻松与愉悦。世界怎样的?课文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孩子们是怎样想的?康老师总是很耐心地,用小朋友的眼光,竭力去探寻课文要表达的一切孩子元素。这节课留给康老师印象深刻的地方,大致有三个地方,一是开场,以故事般的,带领孩子考察般的角色,大家用主人翁的姿态去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游览。课文中的图片,便是大家游览想象的图介与媒体。这时,教师儿童般的具有诗意的语言,显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开头,孩子们很乐意走近并跟着老师的脚步前行。对于课而言,走近孩子们的心里,便等于走进了课文的深处。其二,在读中,通过多种手段识生字。有读着划,有学着试,有跟着拼音初念,有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由于教师很放松,孩子们也跟着放松,依依呀呀,都有收获。自学生字、找窍门识生字,成为孩子们识字的最时尚的方法与技能。显然,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这种方法是必须的,必有的。其三,是最精彩的一笔。孩子们对课文中的景色理解到什么度?画画嘛,不就了结了。康老师扶着孩子们站在凳子上,孩子们按着自已的理解,一笔,一画,一抹,一草地,一叶片,一山色,一水粒,皆清晰地塑然于黑板上。连绵起伏的小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漂亮的新房子,红色小曲线勾画的瓦,清澈见底的小河,顽皮可爱的小鱼,弯弯曲曲的公路,这些景物,依稀依然可见于我的眼前。站在儿童的立场看,这难道不是最美的最大的最富有诗意的创造发明嘛?我们为孩子们的精彩喝彩,也为具有儿童立场眼光给孩子们时间与机会的康老师喝彩助威。[/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有人说,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一位天性诗人来到人世。在课堂内,教师能够永远站在儿童的立场,将这些天性诗人的最美不断发扬与扶助,让其最大能量地释放与舒展,也是教师必备的永恒的念留在心底的教育观念之一。我们应永远追求之,提倡之,实践之。[/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7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SIZE=16pt]小组建设:激活学生内驱力的有效选项[/FACE][/SIZE][/B][/ALIGN][/P][P][/P][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记忆中最深刻的一节课”随笔交流之七[/FACE][/B][/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魏晋香[/FACE][/SIZE][/ALIGN][/P][P][/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最近,英语在[COLOR=#0909f7]2014[/FACE][/COLOR][/SIZE][/COLOR][/LINE-HEIGHT][COLOR=#0909f7][SIZE=3]年高考中降分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北京已经率先在最近的高考改革中一展身手,由此,英语的未来在何方,英语教育该怎么走成了我们每位英语老师要深思的对象。现在,英语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有次从网上看到两则评论“什么时候把英语的地位降低些,好好让学生学学自己的经典国学啊。”另一位网友认为“英语应该学,但它的地位不应该这么高,现在从小学就一直到大学都有英语。现在很多学生英语学得很好。但汉子字迹潦草、很多字不会写。很多成语不知道意思,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了解得甚少。国家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再加上,学生们是把英语学得很好,纸上谈兵谈的很好,但是抛开卷面能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流畅的沟通的人太少。所以综合以上,我在近几周学习本册书时有了新的看法,将我的情景回话充分用于课堂教学。[/SIZ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我是在第七单元的37课开始大量使用这种情景会话模式。我认为光会做题,光会考高分是次要的,应该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进行一些简易的会话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习英语还有什么意义?它是一门语言,要去交流,要去沟通,所以我打算在英语课堂上让同学们尽最大可能的交流。[B]针对一节课,可以有两个交流环节。一个是将课文原文让他们进行分角色交流,第二个环节是将原文改编为自己的对话,换成他们自己,进行创编会话。每个小组4-5名成员。[/B]原来上课只是枯燥的学习课文内容,讲语法,翻译。讲完后做配套练习。教育方向为让孩子们会做题即可。所以整体这么一转移重心,孩子们会不会适应?心里还是有很大的担心的。而且,以往让孩子们背课文,能完整的背会一篇英语课文的孩子太少。现在只是换了种方式背英语课文,他们能行吗?他们能适应吗?[/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在上37课前,我将自己的意图告知同学们,上完新课后直接能展示对话的有两种方式,一[B]种直接不看书能展示出对话的加十分;另一种,实在背不下来的可以看书分角色读加分低于6分[/B]。[/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开始上37课了,新科内容呈现完,让学生们进行课文会话,本想多给点时间让他们练习。可[B]是不到10分钟,有的小组居然开始举手,[/B]我有点诧异,稍微等了几分钟,居然全班同学举手了,因为我还有个条件:哪个组最先说可[B]以得到高分[/B]。看来[B]“重奖之下必有勇夫”[/B]不是虚言啊。于是我按照他们举手的先后次序让他们展示。真是太让人[B]吃惊了[/B],平时上课[B]纯粹不回答问题的王博,刘仔僮,张建,潘伟在对话中的表现出人意料啊,尤其潘伟,一大段的内容流利的说下来,而且还很自信的展示,赢得了众同学的掌声。每个小组都脱离了课本,[/B]最不行的小组也磕磕绊绊的把会话展示完毕。所以我给了他们每个小组10分,内容的对错都是次要的了,他们的积极态度让人感动。[/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  同样的这节课在二班,给予的练习时间不到5分钟,同学们就纷纷举手了,像平时英语基础偏低的张萧水,程杰,李勇都在对话中扮演了重头戏,就连已经放弃学习的陈彦光都在那里使劲给小组争光呢,尽管一句话里面停顿几次,足见他也想进步的态度,和他也不甘示弱的精神。[/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COLOR=blue][SIZE=12pt]这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它开启了我将英语交流作为重心的开端和转折,所以我想要将它坚持到底,将我们的英语生活化,将生活化的英语普及。[/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读书人语:这是个温馨而又感人的场面,感人的地方在于,几乎所有的不张口的学生,其态度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主动的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让老师始料未及,让看课的人始料未及,让听了这篇随笔的我及老师们始料未及。魏晋香老师的笔下,描述的是自己实践过的,还印在脑海里久久不肯散去的课堂,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她又用的是何种方法来驱散后进生心头自卑无助的阴云,而变得积极肯作为呢?我们试着走近她的课堂,走近她的语言所描述的课的状态,探寻好课的真谛吧。[/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首先,魏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说话。说话谁不会说?人人都会说。但说的是英语,则不一定。只有语言的储备与准备,才会说出来。说得好,说得能让对方听得懂。故此,魏老师将说话的背景放在新课进行完毕。新课已上,学生们有了新储备,便有话可说。没话可说的怎么办,魏老师也留有余地,让他们看着书。也行。不看书说,更能行。反正只要张嘴,就是达到了目的。其二,让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说。对话也行,改编也行。小组内说得好,小组便有成就感,自豪感。这样,小组的成员,每人有事做,每人都有动力,每人都有愿望,每人都想为集体做一点事,得一点光环。其三,老师有一些奖励的办法。比如,先说的,分高。不看课文说的分也高。这样有区分,大家就都争先恐后了。这种方式,我们可叫做有奖励有评价的激励机制,也叫激励驱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激励驱动方式,才会使班上的所有同学各有所作,各有其位,并各有其收获与乐趣。这就是魏老师课堂精彩纷呈的本然理由。[/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联想到景泰四中的课程改革,与魏老师的课堂,有相同的地方。其相同点为,都将学生当主人,让学生说话言谈,让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小组内的成员都为集体荣誉感而学习,而成长,而做事。小组呢,一荣俱荣,一损全损。小组的光荣,则是全体成员的光荣。这就是小组建设问题。小组建设目前已拓展为一个课题,《中国教师报》上有这方面的介绍,有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有志于课改,有志于研究小组建设的人去学习与借鉴。[/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 [/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平台,成长的舞台,放飞心灵的跑马场。[/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18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39
                          • 经验53616
                          • 文章1329
                          • 注册2013-02-03
                          魏[SIZE=4]老师善于调动学生学校积极性,杜校长更善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遇到杜校长这样的校长,是老师们的幸事,更是学生们的幸事。[/SIZE]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