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黄长贵]发表的内容:[/B]

    品出教育的新茶,品好育人的新绿。[/QUOTE]
    [/P][P] [/P][P]欢迎黄老师的光临![/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欢迎黄老师的光临![/QUOTE]
      人生靠品,人生要抿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B][SIZE=5]    一所被判“死刑”中学的逆袭[/SIZE][/B][/P][P][SIZE=5][B]                 [/B][/SIZE][SIZE=4]——摘自中国教育报电子版[/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十几年前就被列入撤并计划,停止投入,办学条件还停留在上世纪末,如今邻市邻省的学生慕名而来——[/SIZE][/FACE][/P][P][SIZE=4]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甘甜[/SIZE][/P][P][SIZE=4]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有这样一所中学,自从本世纪初被列入撤并计划后,各级就停止了对该校的投入,办学条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而就是在这样一所破旧的农村校,2008年以来,中考的重点高中录取率均在60%以上,连续8年居湘东区公办学校之首。不仅附近乡镇的学生放弃镇上的中学来此就学,更有邻市、邻省的学子慕名而来,被湘东教育系统称为“新华现象”。[/SIZE][/P][P][SIZE=4]    [B]没有像样操场,县运会却名列前茅[/B][/SIZE][/P][P][SIZE=4]    经过黄泥小路的颠簸,记者来到新华中学。映入眼帘的是黄土裸露的操场、墙面斑驳的教学楼和由竹竿瓦片搭建的简易厨房。但是在破旧的校园旁,新开出的一块空地上,新的综合楼和实验楼正拔地而起。[/SIZE][/P][P][SIZE=4]    学校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四面环山,设施落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学生转学离开,最少的时候学校仅有近百人。为集中优势资源,本世纪初,湘东区教育局将新华中学列入了撤并计划,重点打造镇上的老关中学。但为了满足一些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学校并未马上撤并。[/SIZE][/P][P][SIZE=4]    出人意料的是,连个像样操场都没有的新华中学,每年在全县运动会上的成绩却名列前茅。[/SIZE][/P][P][SIZE=4]    校长何根萍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体育课的内容很丰富。” 仰卧起坐、俯卧撑这些不需要太多设备的项目成了体育课上的常见运动。“还可以投篮。”何根萍指了指空荡荡的黄泥操场,油漆斑驳的旧篮球架是学校唯一的运动设施。[/SIZE][/P][P][SIZE=4]    “新华中学的立定跳是往坡上跳!”湘东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近乎惊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爆发力,还很好地规避了没有运动场地的问题。”[/SIZE][/P][P][SIZE=4]    “因地制宜嘛。不少学生是骑自行车来的,所以自行车慢骑也是体育课上的常见运动。”何根萍说,“开动脑筋还是会有办法。”[/SIZE][/P][P][SIZE=4]    [B]面临撤并,校长把家搬到学校[/B][/SIZE][/P][P][SIZE=4]    在当地人看来,新华中学是个温馨的大家庭。[/SIZE][/P][P][SIZE=4]    2005年何根萍被任命为校长,上任伊始,他面对的是学校将被撤并,人心溃散的困局。他首先寻思:学校附近鲜有人家,若继续请人守校,开销大;若教师轮流值日,早晚吃饭的问题则难以解决。[/SIZE][/P][P][SIZE=4]    几经思索,何根萍决定把自己的家搬到学校。他说服妻子放弃工作,带着原在镇上读书的儿子转到山窝里,一家三口蜗居于教学楼的一间低矮、昏暗的瓦屋。[/SIZE][/P][P][SIZE=4]    “校长把家都搬到学校了,大家像一家人互相照应。”一位教师说。[/SIZE][/P][P][SIZE=4]    搬家后,何根萍有了更多时间与师生交流。[/SIZE][/P][P][SIZE=4]    教师资源匮乏,何根萍主动承担起3个科目的授课任务。新华中学班子成员和校务成员在任务的分配上也与普通教师等同,而且一直担任九年级中考科目的教学,教导主任承担每周10个课时的授课任务。[/SIZE][/P][P][SIZE=4]    每年春节,领导班子提上慰问品,挨个给教师拜年、聊家常。在日常生活中,班子成员也对教师关怀备至。[/SIZE][/P][P][SIZE=4]    让何根萍欣慰的是,教师们待遇不高、条件艰苦,却从未耽误过教学。“李桂香老师膝盖手术后一个月,不顾劝阻站回讲台;肖丹老师患有乳腺增生,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为不影响教学工作她一直撑着。”他说。[/SIZE][/P][P][SIZE=4]    在新华中学,学生没有班级、年级的区别。教师总是主动找学生谈心,每个学期,何根萍都要带着教师对学生进行两次不定期的夜间家访。多少个夜晚,由校长带队的夜间家访队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敲响学生家的大门。近十年间,他们走过了招生区每一个角落,到过了所任教的每个学生的家中。[/SIZE][/P][P][SIZE=4]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在简陋的新华中学,“德艺双馨”的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早已被激活。[/SIZE][/P][P][SIZE=4]    “前不久,局里派了两名教研员到学校听评课,一下课就被老师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位老师竟然将学生对一道题的15种错解一一列出,向我们教研员请教。”湘东区教育局局长谭悍说,“真是一心扑在教学上。”[/SIZE][/P][P][SIZE=4]    [B]“不能亏待了这样专心办学的好学校”[/B][/SIZE][/P][P][SIZE=4]    近年来,新华中学重点高中录取率在全区公办中学中高居榜首,连续多年被评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集体、区高中优质生输送单位。镇里的中学、区里的重点高中邀请何根萍“出山”,他都一一谢绝。[/SIZE][/P][P][SIZE=4]    何根萍说,他已和这里的教师、学生、附近百姓建立了深厚情感,他将在这里值守一生。[/SIZE][/P][P][SIZE=4]    如今的新华中学,校舍依然破旧,但师生的脸上多了一份“重获新生”的喜悦。2011年湘东区在广泛的群众调查后,作出“加大对新华中学的改造”的决定。一所即将撤并的学校,在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中得以保存。[/SIZE][/P][P][SIZE=4]    “从2011年起,从市委常委、副市长到我们湘东区的区长、教育局局长多次到我们学校来调研,这对我们老师的鼓舞特别大。”何根萍说,“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SIZE][/P][P][SIZE=4]    “非但不该撤并,还应该办好新华中学。我们不能亏待了这样专心做教育的好学校。”湘东区副区长贺灿梅的话掷地有声。区里划拨150万元专项资金对破旧的学校进行改造。针对教师匮乏的问题,上级有关部门本计划多调些教师去该校任教,但何根萍婉言拒绝了。“其实,一年一两个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氛围,我们希望派来的老师能慢慢地融入我们的这个大家庭中。”何根萍说。[/SIZE][/P][P][SIZE=4]    去年,新华中学的综合楼开工。当地居民非常关心,还主动跑到学校来送上新鲜蔬菜。“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啊。”他们说。[/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SIZE=5][B]       “考研传奇”看点在于奋斗精神
          [/B][/SIZE][/P][P][SIZE=4]                                ——摘自中国教育报*电子版[/SIZE][/P][P][SIZE=4]■朱四倍 [/SIZE][/P][P][SIZE=4]    有媒体报道,考研成绩出来没多久,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114班22人全部上线,其所创造的“考研传奇”在校园里不胫而走。无独有偶,河南工业大学一宿舍的4名男生也全部考研成功,4年来这4名男生共获奖50多次,被称为“学霸宿舍”。[/SIZE][/P][P][SIZE=4]    在舆论多少有些质疑“考研热”的氛围中,该如何看待“最牛考研班”?是聚焦其所创造的全部成功这一“传奇”,还是探究成功背后学子们互相帮助、携手成长、追求理想的优秀品质?如果是前者,“最牛考研班”恐怕仅仅是满足了公众一时的好奇心,有失浅薄。[/SIZE][/P][P][SIZE=4]    其实,安徽工大的“最牛考研班”也好,河南工大的“学霸宿舍”也好,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创造了怎样的考研佳绩,而是他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他们身上蕴含着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比较缺少的。[/SIZE][/P][P][SIZE=4]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最牛考研班”而忽视大学生的艰苦努力。促使他们成功的,不仅仅是他们拥有的学识,更离不开他们团结协作、热心向学的好习惯、好品质,以及发自内心的求学愿望。这些才促使更多的成功得以产生。应该说,成就动机强的人更能坚持学习,也更有成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提升大学生的成功欲望,“最牛考研班”和“学霸宿舍”给了我们启示。[/SIZE][/P][P][SIZE=4]    更何况,身处转型社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个体的奋斗来丰盈心灵,完善自身,远比空喊或抱怨就业难更值得尊重。众所周知,教育、能力等后天性因素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方面激励着大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自己不拼搏进取,着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仅是对大好青春年华的辜负,更可能终生抱憾。[/SIZE][/P][P][SIZE=4]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牛考研班”也好,“学霸宿舍”也好,最值得点赞的地方,在于他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于为青春打上奋斗的底色。[/SIZE][/P][P][SIZE=4]    [B](作者系媒体时评人)[/B][/SIZE][/P][P]
           [/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B][SIZE=5]高考倒计时60天:盘点2015高考新变化[/SIZE][/B]


            [SIZE=4][/SIZE]
            [SIZE=4]                                                 来源:微言教育[/SIZE]

            [SIZE=4]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60天,小编为考生们加油!过去一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含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减、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等。下面是2015高考新政4大变化,考生们看过来!  [/SIZE]
            [SIZE=4]  [B]一、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减  [/B][/SIZE]
            [SIZE=4]  去年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按照新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SIZE][P][ALIGN=center][SIZE=4][IMG=0,absmiddle]http://www.jyb.cn/gk/gksx/201504/W020150408663947987363.jpg[/IMG][/SIZE][/ALIGN][/P]
            [SIZE=4]  [B]二、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B]  [/SIZE]
            [SIZE=4]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此外,《意见》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SIZE] [P][ALIGN=center][SIZE=4][IMG=0,absmiddle]http://www.jyb.cn/gk/gksx/201504/W020150408663948013550.jpg[/IMG][/SIZE][/ALIGN][/P]
            [SIZE=4]  [B]三、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名[/B][/SIZE]
            [SIZE=4]  2015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对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有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提到,2015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招生计划5万名,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南、甘肃等省区。寒门难出贵子?不!快看看国家的重磅政策吧! [/SIZE][P][ALIGN=center][SIZE=4][IMG=0,absmiddle]http://www.jyb.cn/gk/gksx/201504/W020150408663948036873.png[/IMG][/SIZE][/ALIGN][/P]
            [SIZE=4]  一是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国家专项计划),安排招生计划5万名,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包括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南疆三地州的22个团场),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区。 [/SIZE]
            [SIZE=4]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即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优秀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SIZE]
            [SIZE=4]  三是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即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由各省(区、市)确定。 [/SIZE]
            [SIZE=4] [B] 四、全国统一高考命题的范围将扩大  [/B][/SIZE]
            [SIZE=4]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将扩大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今年将扩大三个省,明年再扩大七个省。届时,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SIZE]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必须成为精华帖子!!!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            为孩子开启人生的可能性[/SIZE][P][SIZE=4]        作者:韦文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SIZE=4][/SIZE] [/P][P][ALIGN=left][B][COLOR=#ff0000][SIZE=4]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优秀案例[/SIZE][/COLOR][/B][/ALIGN][/P][P][ALIGN=center][B][COLOR=#0000ff][SIZE=4]为孩子开启人生的可能性[/SIZE][/COLOR][/B][/ALIGN][/P][FACE=仿宋_GB2312][COLOR=#0000ff][SIZE=4][/SIZE][/COLOR][/FACE][P][ALIGN=center][FACE=仿宋_GB2312][COLOR=#0000ff][SIZE=4][IMG]http://china.jyb.cn/gnsd/201503/W020150320390045828767.jpg[/IMG][/SIZE][/COLOR][/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仿宋_GB2312][COLOR=#0000ff][SIZE=4]戴雅娟 摄[/SIZE][/COLOR][/FACE][/ALIGN][/P][P][SIZE=4]  作为有着34年教龄的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双重责任是为国育人和为国教子,在潜心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路上,我最成功的作品是我的儿子。[/SIZE][/P][P][B][SIZE=4]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SIZE][/B][/P][P][SIZE=4]  《首批大学生小卫星将探访太空》,是央视《朝闻天下》播报的一则新闻,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学生团队参加全球大学生“QB50计划”的消息。根据该计划,这个学生团队研制的“紫丁香一号”小卫星将在2015年发射升空,用于大气层低层空间研究。这个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就是我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儿子韦明川。[/SIZE][/P][P][SIZE=4]  周围的朋友经常会问我有什么教育秘诀,说来惭愧,随着儿子的长大,我这个父亲所能提供的实质性帮助也越来越少。儿子今天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获得的,得益于哈工大浓厚的创新氛围。我做的只是在儿子年少懵懂时期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鼓励他以兴趣为终身奋斗的目标。[/SIZE][/P][P][SIZE=4]  儿子小时候与其他同龄小朋友没有大的差别,我和孩子妈妈也曾送他到美术班、书法班学习,尽管在市里举行的比赛中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在我看来,儿子的天赋不在用线条、色彩表现世界,而在于他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种对儿子天赋的判断很快得到了印证:刚上小学儿子就爱上了做模型,虽然开始只是做一些纸质、木质的模型,却为他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SIZE][/P][P][SIZE=4]  爱动手肯学习的儿子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五、六岁时,《十万个为什么》等知识类的书籍就成了儿子的最爱。上小学后,孩子妈妈出差给他买了一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儿子实在太爱这4本厚厚的大书了,有时间就坐在椅子上、床上甚至地板上痴迷地翻看,遇到不懂的就问。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脑,超出知识范围的,我和孩子妈妈就一起翻书帮助儿子找答案。有时正在吃饭,儿子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答案,就放下碗筷一起查书,非找到答案不可。结果常常是饭菜凉了需要重热,可是全家一起探求知识的经历,却是对孩子求知欲最好的鼓励。[/SIZE][/P][P][SIZE=4] [B] 鼓励孩子动手尝试科技制作[/B][/SIZE][/P][P][SIZE=4]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和辅导特长生的经验,使我对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有一些心得。在发现儿子有动手制作模型的爱好后,为了让他进一步走上通向科学的阶梯,我就逐渐向他渗透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带他做一些小实验。当看到物理仪器或化学实验呈现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视觉体验时,儿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兴奋极了。[/SIZE][/P][P][SIZE=4]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我看路边上有一台废弃的验钞机,觉得儿子一定会喜欢,就把它拣回家。儿子迫不及待地把验钞机拆开,发现了一个黄豆大小的电子元件,就对我说:“爸爸你看,这个电子元件是光敏电阻”。我问:“光敏电阻有什么特性呢?”他说:“在光的照射下,一般光敏电阻的阻值会迅速减小”。然后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您帮我买一段两米长的导线、一个开关、一个小喇叭、两节电池,行吗?”我抚摸着他的头说:“爸爸明天一定给你买回来。”第二天,我买了他需要的东西,他接过来说声谢谢就忙回到自己的房间。第三天凌晨4点左右,正在梦中的我突然被“你好请开门”的声音叫醒,原来儿子放置在窗台上连接好的电路导通了。顿时我们都没有了睡意,全家人兴奋地分享儿子第一个电子作品带来的快乐,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儿子8岁。[/SIZE][/P][P][SIZE=4]  这次电子门铃制作,激发了儿子电子制作的兴趣,从此他成了电子商店的常客,零花钱几乎都花在那儿了。亲属的几个老式收音机也成了他的宝贝。我和他妈妈去出差,没时间逛商场买衣服也要去电子商城,一家一家去淘儿子需要的电子元件,他的小房间堆满了万用表、电钻、电烙铁、频率计、电路板等工具、电子元件和仪器。小学四年级,儿子对航天技术十分感兴趣,每次到书店都要看看有没有航天方面的好书,看到了就一定要买回家。上初二时,元旦前一晚他从19点起就一直在晒图纸上专心致志地画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直到新年钟声响起才完成。当时我们都惊呆了:他的电路图完全可以与专业的工程师相媲美。儿子上初三时我们家购买了电脑,他就自学用电脑软件来进行电子设计了。[/SIZE][/P][P][SIZE=4] [B] “做中学”培养孩子创新能力[/B][/SIZE][/P][P][SIZE=4]  爱科学给儿子带来了小小的成绩,他初三时设计制作的“新型旅行箱防盗报警器”,荣获第二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儿体验活动决赛国家级金奖,参加初中、高中全国物理竞赛均获得了鸡西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高考获得哈工大自主招生加分,以高分考入哈工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SIZE][/P][P][SIZE=4]  从蹒跚学步的小童,成长为一个高科技技术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儿子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十几年来一直着力培养孩子动脑、动手、创新能力结出的善果。偶然间读到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同志倡导“做中学”的理念,与我的做法不谋而合。我的实践,是一位父亲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儿子诠释世界,同时也为儿子开启他人生的一种可能性。[/SIZE][/P][P][SIZE=4]  我在阅读《杰出科学家的少年时代》一书时发现,每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少年时代都是有浓厚兴趣的。压抑孩子的兴趣,就等于毁灭了他未来杰出的可能。尤其从钱学森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少年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培养出伟人的父母和老师,未必有高深的知识和学问,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孩子兴趣、看到孩子未来的慧眼。[/SIZE][/P][P][SIZE=4]  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兴趣,长大后就会很平庸。智慧的父母请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努力了解你的孩子,用具体行动来落实你对孩子的爱,用默默陪伴来阐释你的爱,用战略眼光来翻译你对孩子的爱。用你发现的眼睛,为孩子开启人生的可能性,为孩子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八中学 韦文斌)[/SIZE][/P][P][FACE=仿宋_GB2312][SIZE=4]  这是“激励计划优秀案例”栏目的第三篇稿件。1月25日《这里每周都有家庭教育“大餐”》聚焦山东潍坊亲子共成长工程,呈现的是区域推进家庭教育的案例;2月1日《家长会开到农家院》,是一所农村初中的家庭教育探索。这一期我们推出一个普通家长的教子经验。希望读者朋友多投这样的稿件,分享你家的教育故事。[/SIZE][/FAC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很好的故事,感谢分享!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随风#11157]发表的内容:[/B]

                    很好的故事,感谢分享![/QUOTE]
                    [/P][P]很高兴您喜欢[/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B][SIZE=5]一周舆评:教育中人莫忘“第一职责”[/SIZE][/B]


                      [SIZE=4]2015年04月13日  作者:杨国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 [P][ALIGN=center][SIZE=4][IMG=0,absmiddle]http://www.jyb.cn/opinion/gnjy/201504/W020150413344161923092.jpg[/IMG][/SIZE][/ALIGN][/P][P][ALIGN=left][SIZE=4]  “第一位的还是学习”,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吉林大学视察时,对大学生创业者如是说。[/SIZE][/ALIGN][/P]
                      [SIZE=4]  这绝非否定在校生创业的可行性,笔者以为,总理意在说明学习和创业两者的兼容性,并强调学习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排在第一位。[/SIZE]
                      [SIZE=4]  上周,有媒体报道“女大学生开微店月入万元,忙于赚钱结果挂科”,如果她早点明白“学习第一”的道理,或许就不至于顾此失彼。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除了创业,让大学生们分心的事还有很多:网络游戏、社团活动、宿舍纷争、花前月下,等等。或许是在中小学应试阶段积累多年的压抑情绪需要释放,或许是对全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学习第一”的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头脑中动摇了,甚至变得混沌,典型“病症”就是翘课,或者在课堂上玩手机、睡大觉。于是,一些高校想出了各种绝招,刷脸签到、拍照为证、摆放桌签等,督促大学生认真上课竟然沦为一场猫鼠游戏。[/SIZE]
                      [SIZE=4]  然而我们会发现,有时真的不太好指责一些大学生忘记了“学习第一”,因为有的校长、教师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搞不清他们的“第一”是什么。[/SIZE]
                      [SIZE=4]  “一辈子存不到200万,同学都是千万富翁”,很难想象这样的价值观,竟出自四川一位落马大学校长。这是上周媒体转载率颇高的一条新闻,教育界一时为之哗然。“金钱第一”,如果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作如是观,倒也罢了。但大学作为守望社会良知的坚强堡垒,大学校长作为堡垒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如果把升官发财作为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毁掉他一个人事小,其恶劣的示范效应会给学生们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才是最让人忧心的。[/SIZE]
                      [SIZE=4]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原校长罗德里克·弗雷泽在《大学校长的素质能力和工作职责》一文中提出,大学校长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三项:一是吸引最好的学生到学校读书;二是吸引最好的教职员工到学校工作;三是为教职工提供足够的资源,营造积极的氛围。简单概括,核心是“育人第一”。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可见真正的教育理想是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古今中外的教育贤达,可谓心有戚戚焉。[/SIZE]
                      [SIZE=4]  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个有追求的教育家,不会被浮华的物质遮蔽双眼,他们真正看重的,只可能是教育理想的实现。陶行知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如果这件“大事”在一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眼中,竟然是指升官发财,对于真正怀有教育理想的人来说,岂止可笑,简直可耻。[/SIZE]
                      [SIZE=4]  做出错误示范的绝非只有一些校长。“高校课题组花69万买奥迪”这则新闻提醒我们,功利主义导致的科研腐败在校园里危害匪浅。这类高校科研人员显然早已把“科研第一”“教学第一”等抛诸脑后,而沦为“禄蠹”。[/SIZE]
                      [SIZE=4]  当然,必须澄清,笔者并不是说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追求金钱,都去做苦行僧。笔者想说的是,教育工作者在有其他的一些追求之前,首先不能忘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不能忘了应该把什么摆在第一位。如此,我国的教育乱象不知要少多少。其实,何止是教育工作者,如果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明确并坚守自身的“第一职责”,我们的社会将消弭多少矛盾,生发多少和谐?[/SIZE]
                      [SIZE=4]  也许有的教育工作者会说,不是不明白自己的“第一职责”,“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就像媒体多次报道的有的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白天上课晚上搬砖”一样,当家教、开黑车、假期打工等,一些教师之所以没能专心于教学这个“第一职责”,其实大多并非出于自身的意愿。究其原因,或许正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没有尽到自身的“第一职责”吧。(杨国营)[/SIZE]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B][SIZE=5] “学非所愿”的根到底在哪儿[/SIZE][/B]


                        [SIZE=4]                             作者:苏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
                        [SIZE=4][/SIZE][P][ALIGN=center][SIZE=4][IMG=0,absmiddle]http://www.jyb.cn/opinion/gdjy/201504/W020150413348691712859.jpg[/IMG][/SIZE][/ALIGN][/P][P][ALIGN=center][SIZE=4][COLOR=#0000ff][FACE=仿宋_GB2312 ]王铎 绘[/SIZE][/COLOR][/FACE][/ALIGN][/P]
                        [SIZE=4]  [FACE=仿宋_GB2312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除去功利化的束缚,就能保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有了明确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选专业时就不会无所适从。[/SIZE][/FACE]
                        [SIZE=4]  “专业不是你想转就能转”,日前有媒体以此为题,报道了部分大学生在转专业问题上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为什么要转专业?问题显然多出在“学非所愿”。[/SIZE]
                        [SIZE=4]  北京大学曾对24所在京高校部分师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1/3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8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填专业不是很了解。如果说“转专业”是亡羊补牢的弥补之策,那么根本问题在于:为何那么多学生“学非所愿”?[/SIZE]
                        [SIZE=4]  笔者最近接到好几位朋友的电话,让对他们的孩子如何选专业提点建议。当笔者问及孩子的爱好、兴趣时,有家长这样回答“没什么爱好,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这种回答其实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笔者看来,比“学非所愿”更可怕的是“学无所爱”。如果学生不仅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其他专业也不感兴趣,这样即使转了专业也是徒劳。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不管选什么专业都是“学非所愿”。[/SIZE]
                        [SIZE=4]  由此,笔者认为,“学非所愿”虽然在高等教育阶段集中表现出来,但问题的病根主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现在的一些中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了,所学的课程多了,考试的分数高了,但对于人的生命成长极为宝贵的爱好和兴趣,却被消磨殆尽。[/SIZE]
                        [SIZE=4]  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广泛。但上了小学后,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个人兴趣开始慢慢萎缩,不少学生上了中学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了,因为他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应试上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兴趣的衰减、转移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好的教育会维持并强化人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人的成长规律、“重分轻人”,就有可能磨灭学生兴趣,透支学生未来。[/SIZE]
                        [SIZE=4]  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会伤了胃口;再好的肥料,施多了也会毁了土壤。在一些学校和家长看来,学生知识学得越多越好、题目做得越多越好,但正是这种过度施肥式的教育,把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给磨没了,就像胃口吃坏了一样。[/SIZE]
                        [SIZE=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许多人都在试图破解,但有些人给出的解决之策却南辕北辙。比如,有人主张孩子在幼儿阶段就要学奥数、做习题、背古诗,认为这是培养未来杰出人才的妙招。殊不知,正是这种违背规律的学习方式,耗尽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超前、过度的教育方式,恰恰就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重要原因。[/SIZE]
                        [SIZE=4]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今的社会,不论男女,都怕入错行。选专业,实际上就是在选行业、选事业。专业没有高低贵贱,行业也没有等级之分,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就能在积极的投入中充分释放潜能,就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做到优异。古今中外有卓越成就的人,莫不如此。[/SIZE]
                        [SIZE=4]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除去功利化的束缚,就能保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有了明确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选专业时就不会无所适从。在笔者看来,这才是解决“学非所愿”、“学无所爱”问题的“根”。(苏令 作者系本报记者)[/SIZE]
                        [SIZE=4]  [B][COLOR=#0000ff]网友观点[/COLOR][/B][/SIZE]
                        [SIZE=4]  @刘德辉:造成高校部分学生“学非所愿”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并不在专业设置本身。[/SIZE]
                        [SIZE=4]  有些问题出现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与专业上不能两全,退而采取先进入理想大学而放弃心仪专业的举措;一部分学生则将心思花在专业名称、“冷热”的盲目评判上,而不是从兴趣出发;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短期内难以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方式,出现对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迷茫。[/SIZE]
                        [SIZE=4]  @陈复兴:在中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投入选修课教育、闲暇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甚至可以像美国某些著名高中那样,搞“大学先修”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心仪的专业先有所了解。[/SIZE]
                        [SIZE=4]  针对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实,可以像美国一些知名大学那样,给学生一学年左右的专业试学期,然后让学生自主确定专业。[/SIZE]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063
                          • 经验6522
                          • 文章1059
                          • 注册2007-06-30
                          量变能引起质变,相信技术的革新也一定能引起一连串的内核的改变!
                          共同进步!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