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6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消除对抗的内应力

    工厂里面从来不对新锻造好的工件进行加工,这是为什么呢?工人师傅们都知道,新锻造好的工件存在着一种没有被消除的内应力。他们说:锻件经过锤锻,就像揉面团一样,看起来揉好的面团一样大,但面团里面这里多揉了一点,那里少揉了一点,内部组织不均匀,紧密疏松不一样。如果刚锻完的工件立刻就拿到车床上加工,加工完的活拿百分表、卡尺量,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可是过不多久再量时,尺寸精度却又不合格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内应力还没有完全消除,“抗着劲”造成工件变型。
    解决工件变型的办法就是别急着加工,把新锻出来的工件放一个时期,等它的内应力完全消除了,内部的组织结构匀称了,紧密疏松一致了,再去加工,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就不会变化了。
从工厂加工锻件要先消除内应力,我想到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许多时候也会产生“内应力”,比如:学生在气头上,在他自以为正确的时候,以为老师是不给他面子,有意刁难、故意整他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内应力”。到了这个时候,尽管有较大的事,教师也不要急于立即解决,而应该先搁一搁,放一放,进行冷处理,让他们“消消气”,释放一下情绪,缓冲一下心理,调整一下心态。在消除了他们部分或全部“内应力”的以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专心钓鱼的爸爸

    有个女孩,从小就像男孩一样顽皮,喜欢跟爸爸在户外活动,特别是钓鱼。爸爸钓鱼时的耐心极好,可以全神贯注地盯着鱼线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就像昏睡过去了一样。这几乎令她发疯。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她渴望做一些更令人兴奋的事。
    一天,爸爸又在与鱼进行耐力比赛时,女孩的注意力在无意中转移到了鱼饵上。她悄悄把手指伸进装鱼饵的盒子里,从泥里挖出一条蚯蚓,她让蚯蚓在自己的手上爬,痒痒的。她再取出一条,接着又取出一条。当三四条蚯蚓扭动着在一起玩耍时,热闹极了,真是太好玩了。
    她根据每条蚯蚓的个性给它们起了名字。然而灾难降临了。爸爸突然把手伸进盒子里把汉密尔顿拽了出来,她倒吸了一口冷气。爸爸正准备把拼命挣扎的汉密尔顿挂在鱼钩上。
    女孩喊了起来:“不!爸爸,别把汉密尔顿挂在鱼钩上。”爸爸抬了抬眉头,“你给这条蚯蚓起了名字?”他不太相信地问,然后摇摇头,叹了口气,抓出另一条蚯蚓。这是威格尔斯沃斯。它是个特别胆小的家伙,我曾经专门向它保证我会保护它。“那是威格尔斯沃斯! 不要伤害它!”
    爸爸气恼地从盒子里把一条条蚯蚓都抓出来。先是温斯鲁普,一个害羞的蚯蚓;然后斯里梅,一个友好的蚯蚓;还有马文,一个喜欢卖弄的家伙。最后,爸爸连马克斯韦尔、萨米、欧瑞勒、斯特和多戈都给拽了出来。当她不断恳求爸爸别伤害她的朋友时,爸爸无奈地抱怨道:“不要告诉我你给这个盒子里所有的蚯蚓都起了名字。”
    她胆怯地点着头。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爸爸突然伸出双臂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喃喃地说:“阿丽莎,对不起,你可以不用只和这些蚯蚓做朋友,爸爸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的。”那天爸爸放了她的蚯蚓朋友。
    此后,她常与爸爸一起去钓鱼。不过,爸爸不再像以前那么只专注于鱼线了,钓鱼时常常会扭过头跟女儿聊两句,或者给女儿讲个笑话,让女儿不再孤独和寂寞。
    我们也有像上面故事中“爸爸专心钓鱼,丢下女儿不管”的课堂教学。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有时还会听得烦躁到几乎发疯的程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兴奋,学生很难坚持一听到底,他们就会像那个小女孩一样,将注意力分散到与学习无关的其它事物上,可当老师发现了学生没有听课的行为时,却不能像专心钓鱼的爸爸那样反思自己,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而是运用自己的权威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好像不听课的原因全在学生身上,教师没有丝毫责任。长此以往,教学不能相长,学生就会不喜欢这样的教师,进而不喜欢该学科的学习。学习上的偏科生或者说差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课堂上还有类似的问题,有的教师的课堂,有学生的许多活动,也有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可是课堂上的所有活动,仅仅局限在教师和几个优等生之间进行,大多数学生也成了“丢下不管的女儿”,其结果把平民教育变成了英才教育,使得许多学生不爱老师,不爱学校,不爱学习。
    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些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就得学学这位爸爸,在发现女儿因为爸爸的原因而孤独的时候,毅然反省自己的行为,切实考虑女儿的情感需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女儿及时带来欢乐和幸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南瓜能承受多大压力

    一位瓜农用很多的铁箍将一个小南瓜箍住,想看一看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箍会产生多大的压力。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第二个月,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产生破裂。可是当他打开南瓜时,发现南瓜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
    不断增长限制力度的铁箍,不仅激发出南瓜无尽的逆反力量,也改变了南瓜自身的原本素质。瓜农在损失一个南瓜的代价中了解到,哪怕是再小的生命也有巨大的反抗力量。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父母、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可以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一生,没什么不好。但是父母、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自由,给孩子加压,当这些限制和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时,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产生,得到的就会是超过5000磅压力的南瓜一样的结果,孩子就会与这些施压者——父母、老师的关系破裂,反过来仇恨父母、教师;更有甚者,则会改变自身的原本素质,丧失心智,从而走向父母、教师美好愿望的反面。所以,在给孩子压力的问题上,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当把握好一个 “度”!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人到齐了后  再发餐具
   
    一次,随旅游团吃饭,不是自助餐,也不是固定席次开餐,而是凭餐券凑齐十人后一起开餐。
    进餐厅的游客不是一走进去就能马上凑齐十人,而是要等上一会儿。当一桌凑到七八人之后,再等齐两三个人才开餐的时光,就最难熬了。望着满桌香喷喷的饭菜,只能干瞪眼,谁也不能先吃。不是大家的境界都这么高,也不是有谁在监督开餐,而是餐桌上只有满桌的饭菜,就是没有餐具——筷子和勺子。当一桌到齐了十人之后,服务员才会把餐具发给大家,这时大家才可以开餐。
    这样来控制饭局,服务员的方法确实好。好在哪里呢?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在谁也没有什么损失的情况下,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服务员如果把筷子和勺子事先也摆好了,再站到桌旁,要求每桌都要等十人来齐才能开饭,如果缺人谁也不能先吃,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要是有先到的某一位先吃了,大家都会群起而动,服务员能劝得住吗?这个时候就是请来酒店经理,恐怕也难能控制住一桌饭局。在这里,聪明的服务员只是控制了餐具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同样是管理开餐的事,到了学校里面会怎样呢?我们往往会先向学生进行说教,说明大家到齐后,一同开餐的意义及重要性,和学生约法三章,然后派专人监督开餐。学生出了问题时,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处分。很多学生会因吃饭而犯错,造成诸多的不愉快,造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诸如此类问题,在对学生进行人本管理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思考和借鉴“人到齐了后,再发餐具”的方法?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按背景制衣的裁缝

    很久以前,有一位远近文明的裁缝,谁都说他的衣服做得好,于是有人向他请教关于缝衣服成*****的秘诀。
    这位裁缝说,量尺寸和缝制的方法基本一样,做起来不难,关键是要了解穿衣人的身世背景与行为习惯。因为,不同背景与习惯的人有不同的穿衣方式。比如说,身为高官或家境富裕而又性情骄横的人,平时多为挺胸昂首目中无人。给这种人做衣服,就一定要前襟比后襟长,衣服做起来要前面专门加长,而且也要用上好的绸缎。如果给那些家境贫寒、性格软弱的人做衣服。就要后襟比前襟长,布料要尽量便宜些,因为这些人走路总是战战兢兢,低头驼背;太贵的布料也买不起。给那些家境中等,性格平和,一切正常的人做衣服,就要按实际身材尺寸,无须额外加减。当然。还有一些特殊习性的人,做衣服时,必须了解他的穿衣习惯,按他的习惯来做。如果事先只顾量了他的尺寸就做,那人们穿了之后就会总觉得不合适。
    用所做的衣服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来适应所做的衣服,这才是“量体裁衣”的真正含义。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改变的“教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就是要让传统的学生的学来适应教师的教,转变成用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的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像老裁缝那样多用心,多开动脑筋,把握住学生的“背景”,并且按照他们的“背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不怨天尤人,才能把自己的学生真正教好,才能全面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01:02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擦不干净的玻璃
   
    一次,一对夫妇到一个加油站加油。服务生一边给汽车加油,一边开始为汽车清洗挡风玻璃。清洗完之后,那位先生说:“挡风玻璃还是脏,再重洗一遍。”
    “好的,先生。”服务生回答。第二次洗挡风玻璃的时候,服务生特地靠近前去仔细观察,寻找上次清洗过程中可能漏擦的污斑。再次清洗完之后,那位先生生气了。“还是脏!”他叫道。“你难道不会擦挡风玻璃吗?再重擦!”
    于是,服务生第三次洗他的挡风玻璃。这一次,他更加仔细地寻找任何一个可能遗漏的污点,但一个也没有找到。现在,那位先生更生气了。他尖叫道:“挡风玻璃还是没有擦干净!我要去告诉你的老板,让他解雇你。你是我见过的最无用的清洗工!”
    就在他要下车的时候,他妻子伸手替他摘下眼镜,用一张棉纸仔细地将镜片擦了擦,然后又将眼镜戴回到他脸上。那位先生看着一尘不染的挡风玻璃,不好意思地一屁股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看待学生,千万不能用蒙有灰尘的心去看他们。就像不能用戴着污点的眼镜去看挡风玻璃一样。如果我们用蒙有灰尘的心去看他们,本来一群极好的孩子,在教师的眼睛里,就会变得丑陋,变得不可理喻。这样的话,我们不但会出现判断的严重失误,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还会让自己生气, 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于人于己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没有丝毫益处。[/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02:48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你磨过斧子了吗

    有一个人在伐木场找到了工作,他决心干出好成绩。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磨过的利斧,他不觉就砍了二十棵树,老板给予很好的评价,他受到了鼓舞。第二天他加倍努力,感觉费了很大的力气,但他只砍了十四棵树。第三天,他干的非常起劲,也很累,但他只砍了十一棵树。他把自己心中的疑团告诉老板,说自己越干越累,但不知怎的伐的树却越来越少。老板问他:你磨过斧子了吗?他惊奇地说:砍树那么紧张,那里还有时间磨斧子呀?
    时下,面对学生的学习,我们有的教师和家长明明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可是他们在告诉学生多“砍柴”的方法时,不是要学生“磨刀”,而是要学生去思考白天“砍柴”时,如何再压缩休息时间,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也要尽量缩短,再把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砍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让学生更晚一点收工,更早一点起床,甚至牺牲睡觉的时间也去“砍柴”,结果用于“砍柴”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砍下的“柴”却不与之成正比。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又在怀疑学生是不是智力或者心理上出了问题,怎么也不会去想让学生去“磨刀”,所以我在这里要提醒这些误入歧途的教师和家长,当学生到了耗时越来越多,砍到的“柴”越来越少的时候,应当告诉他们或者和他们一起去 “磨刀”!
[/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04:31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打开水的学问

    上师范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去食堂为自己打一瓶开水,打久了就知道了这打开水还挺有学问。瓶里的开水不能打得太满,太满了,瓶塞和瓶里的开水直接接触,水的热量就会通过瓶塞传到空气中去,降低开水瓶的保温效果。应该留有一个空间,空间留多少,我的经验是,只留瓶塞的1/4——1/5那么大,如果留的空间过大,木塞就会被开水瓶内水蒸气产生的压力冲走,更加达不到保温的目的。
    做了教师后,我发现和学生相处,与我打开水有惊人的相似。我班曾经有一个很懦弱的学生,一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他有些过火的时候,他突然发怒,和数学老师顶撞的样子,简直恍若两人,叫人难以置信。我还发现我校86班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在一次课外活动中,一位同学对他的行为提了意见,他随手就是一巴掌打向那位同学,幸亏被打者躲得快,才避免了一次纠纷。一位优秀的学生怎么会这样肆无忌惮呢?是班主任常常过度表扬的后果。我想两位老师应该打过开水,很可能他们没有明白打开水的学问,或者虽然明白,但是不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
    在一堆灌满了开水的开水瓶中,要区别哪个开水瓶是保温的,哪个开水瓶已经不保温了,只需要用手摸摸它的外壳就行了。外壳烫手的不保温了,外壳不烫手的保温性能依旧良好。教学也一样,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学生学不到什么真实本领,而那些看似毫无花哨的课堂,学生却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一堂课结束,没有问题的学生,才是有问题的学生;那些有问题的学生,也许他们才是没有问题的学生。 [/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13:38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9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FACE][/SIZE][SIZE=4]           废与宝
 
[FACE=宋体]    1974年,美国政府决定向社会招标,来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后所扔下的废料。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理睬那堆垃圾似的废料。正远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匆匆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废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果断地在招标书上签了字。 [/SIZE]
[FACE=宋体]  得到那堆垃圾似的废料后,他把那些废铜熔化掉,铸成微型自由女神像;把木头加工成微型自由女神像的精巧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纽约的各个花店。不到3个月时间,经过他的手,这堆无人问津的垃圾废料奇迹般地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0.5千克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FACE]
    这个让垃圾变成巨额财富、让纽约和全世界都惊讶不已的人,就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卡尔•麦考尔。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垃圾,在我眼里,只有黄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微笑而自信地说。
   在看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许多教师就缺乏卡尔•麦考尔一样的眼光,往往只能从学生外在的表现或者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看待他们,因而看不到他们独特的好的本质特征,将那些成绩差的和调皮的学生误认为是一些“废料”,而看不起他们,有时甚至嫌弃他们、排斥他们。
    全面搞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需要我们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我们如果能像卡尔•麦考尔那样,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垃圾,只有黄金!”从细微处着眼,充分看到每一个后进生个性中的闪光点和长处,并加以发扬和创新培养,我们获取的效益将比卡尔•麦考尔更大!
    废料是可以变成黄金的,只是需要我们有一种比黄金更昂贵的眼光.[/FACE]
[SIZE=9pt][FACE=宋体][SIZE=3][/SIZE][/FACE][/SIZE]
[FACE=宋体][SIZE=9pt]                                                已发表于2006——10——04《科教新报》[/FACE][/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18:09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学生并不会介意
   
    几年以前,去拜访一位学兄,在他的书房中,我遇见到了一株最美丽的花,一株开得正艳的七彩金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株最美丽的金菊竟长在一个锈迹斑斑的旧铁桶里。
    我真的为我的学兄可惜,我说,这要是我的花我一定会把它种在最好的花盆里。可是,学兄却说,“没办法,种花的罐子用完了。”并解释说,“这株金菊将来一定会艳压群芳,我想它是不会介意在这个旧桶里开始了它的成长之旅的,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把他移到花园里去。”
    学兄的话,不仅让我高兴,还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也是和这花一样吗?虽然我们所处的地方是最普通、最简陋的农村学校,学校的条件根本无法与贵族学校和城市学校相比,但我们的学生同样会在这里成长,他们并不会介意,并不会在乎。因此,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并不起眼的条件,让我们的学生像那些旧桶里的金菊一样开得更加光彩多目,并及时地把它们移到花园里去。
    在学习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学生从哪里来,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位置上读书,而是他们将向何处去。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农村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18:39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一位著名企业家做完演讲,一名记者向他提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并反问道:“这是什么?”
    “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纵观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与企业家的做法恰好相反,千方百计去追求圆满,课堂上努力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把问题讲得明明白白,一节课的时间用完了,还要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去讲,正常的教学时间用完了,还要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去讲,生怕给学生留有丝毫缺口。最后,还要问一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一直到学生说没有问题了,可以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才放心。
    对于企业家来说,留个缺口给别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而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对于教师,要想追求真正的圆满,也应当给学生留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缺口,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学从问号出发,以一个不完整的句号终结。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也会像那位著名企业家一样,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21:15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5
  • 经验3692156
  • 文章6993
  • 注册2006-02-23
[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SIZE=4] 做父母的悲哀

    虾子见螃蟹身上有时呈现出好看的红色,很是羡慕,便问这样的红色是怎样得来的。螃蟹告诉虾子,它常常跑到陆地上晒太阳,当强烈的阳光照耀着它时,身上便呈现出好看的红色。虾子听后,兴奋不已,一跃跳到了岸上,也学着晒起了太阳,结果却被晒死了。
    社会上也有一些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在参加某种特长培训后,取得了长足的成绩或进步,十分羡慕,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上这种班,那种班,结果事与愿违或者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家长根本不明白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有艺术天赋,有的孩子有运动天赋,有的孩子有语言天赋,而有的孩子只有数学天赋……他们硬要拿着自己没有数学天赋的孩子送去参加数学的奥赛培训,这样不切自己孩子实际的培训,不落个虾子学螃蟹的下场才怪呢?
    其实适合孩子实际的,才是最好的。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迷失天性。克服这种悲哀其实很简单,只要父母不盲目以别人的孩子为榜样、模仿别人、跟别人的风就行了。[/SIZE]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20/1/3 8:23:07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