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7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FACE=宋体][SIZE=12pt]   [B]  2[FACE=宋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FACE][/B][/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任何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早期研究学习技能的心理学家以为,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后来的研究表明,简单地教学生执行某一策略,决不能保证学生理解运用策略所带来的效益。这种理解是学生在教学之后继续运用策略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解能起激励作用,激励他运用学过的策略。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如下:[/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两组学生同样学习某一策略以完成某项任务。对甲组,只单纯教授策略;对乙组,除此之外,还提供应用策略所带来的效益的信息。结果表明,同另外一组学生相比,凡是知道策略运用所带来的效益的学生更能保持习得的策略。这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学生策略性知识的习得与保持。[/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自我效能感属于学习动力范畴,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预期。在策略性知识掌握中,首先要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了好的策略性知识,能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业成绩归因时,相信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相应策略性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是一致性的。这种认识反过来又会推动学生去自觉掌握策略性知识。一般来说,策略性知识的缺乏与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是关联的。教学要促进学生很好地掌握策略性知识,就有必要提高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的自我效能感。[/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7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2[FACE=宋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IZE][/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任何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早期研究学习技能的心理学家以为,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后来的研究表明,简单地教学生执行某一策略,决不能保证学生理解运用策略所带来的效益。这种理解是学生在教学之后继续运用策略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解能起激励作用,激励他运用学过的策略。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如下:[/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两组学生同样学习某一策略以完成某项任务。对甲组,只单纯教授策略;对乙组,除此之外,还提供应用策略所带来的效益的信息。结果表明,同另外一组学生相比,凡是知道策略运用所带来的效益的学生更能保持习得的策略。这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学生策略性知识的习得与保持。[/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自我效能感属于学习动力范畴,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预期。在策略性知识掌握中,首先要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了好的策略性知识,能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业成绩归因时,相信学业成绩的好坏与相应策略性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是一致性的。这种认识反过来又会推动学生去自觉掌握策略性知识。一般来说,策略性知识的缺乏与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是关联的。教学要促进学生很好地掌握策略性知识,就有必要提高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的自我效能感。[/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7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B] 3[FACE=宋体]、元认知发展水平[/SIZE][/B][/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元认知也叫反省知识,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与其元认知水平密切相关,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认知加工过程监控方面的知识。从认知发展来看,儿童先有认知发展,然后才有元认知的发展。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对他们来说,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要达到反省水平相对困难,这也是低年级儿童使用策略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达菲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掌握策略性知识远比掌握其他类型知识缓慢。因此,促进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的心理前提是提高元认知发展水平。[/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B]4[FACE=宋体]、练习的连续与变化[/SIZE][/B][/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练习是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同样,有效练习也是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这里的“有效练习”是指教师根据策略性知识掌握的任务,精心设计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的练习。设计相似情境的练习,使学生在连续的练习中形成认知图式;设计不同情境的练习,使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保证学生掌握的策略性知识能灵活应用于相应的情境中。[/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7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582
          • 经验52148
          • 文章2522
          • 注册2008-1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荣[/u]发表的内容:[/b]

               2、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任何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早期研究学习技能的心理学家以为,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后来的研究表明...[/QUOTE]学习!策略性知识的缺乏与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是关联的。
           
           感谢有您的一路同行。

           [URL=http://blog.sina.com.cn/u/1764588987]博客:一凡教育行走http://blog.sina.com.cn/u/1764588987[/URL] 欢迎您的光临!
          在线情况
          7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凡[/U]发表的内容:[/B]

            学习!策略性知识的缺乏与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是关联的。[/QUOTE]
            [/P][P][SIZE=4][B]感谢关注与指点。[/B][/SIZE][/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7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三)促进策略性知识习得的教学策略[/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学会策略性知识。它是如何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技能,是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因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比前面两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掌握是最重要的。未来的成功者必须是会学习的人,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人。但我们不能把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前面二者割裂开来,因为只有在前二者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才能形成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复述的内容即陈述性知识;如何遣词造句进行复述即程序性知识;用什么方法记忆文中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即策略性知识。然而现代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是:基本上就没有策略性知识的教与学。其实,策略性知识的教授还是有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可循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1[FACE=宋体]、促进策略性知识习得的教学原则[/SIZE][/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策略性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存在一个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必须研究怎样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才能真正科学高效。下面是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分解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所谓分解性原则,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思维技巧,然后一个技巧一个技巧地加以训练。就像训练体操运动员跳鞍马一样,起跳、腾空、翻腾、落地,是一个完整的动作。但只有把这个完整动作分解开来一个一个地训练,然后再连贯起来训练才行。思维训练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分解,学生就很难明白怎么去思考才好。[/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分解性原则不仅把一个思维任务所需的思维操作分解成几个阶段和技巧,而且还要求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把这些技巧一个一个地教给学生,然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程序。[/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2[/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练习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把一个完整的思维任务所需要的思维技巧分解开来以后,就要把其中的思维技巧一个一个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这些技巧。但学生理解了之后,不一定就掌握了这种思维技巧,由理解到掌握,这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听懂了一种策略性知识后,要给他们机会去学习运用这种策略性知识。只有通过运用,策略性知识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思维训练当中,只注意老师的讲解,而不注意学生的练习,这种策略性的知识就还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因此练习性的原则非常重要。在整个的策略训练过程当中,老师的讲解要少,主要是学生的练习,要做到精讲多练。学生的思维技能是通过他的练习来掌握的,而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解来形成的。思维技能和运动技能一样,是学生自己练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7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FACE=宋体][SIZE=12pt]    [B] ([/B][/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3[/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过程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12pt]     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加工过程的策略,在训练时也必须贯彻过程性原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认知过程所采用的策略。如果学生不能体验或意识不到自己所用策略的不足之处,就很难改进这些策略,那么认知策略的训练将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效果也不会好。具体的方法是,教新策略之前,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然后体验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才由教师讲出“老师的方法”。要使学生有机会将“老师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作比较。老师不仅要示范最佳思维过程,同时还要向学生示范良好思维品质,如富有好奇心、思想开阔、善于沉思等。小组或班级讨论也能更好地体现过程性原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要。讨论的题目应该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并且指向思维过程和方法,而不是指向思维的结果和内容。[/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8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4[/FACE][/SIZE][FACE=宋体][SIZE=12pt])铺垫性原则。[/FACE][/SIZ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铺垫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第一,循序渐进。思维训练要循序渐进,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分解到综合。因为是循序渐进训练的,所以学生并不感到很困难。[/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第二,适当超前。课本上知识的讲解,如不超前,学生就会到书上找答案。要重要的是,将没有学过的题目,转换为学习过的熟悉的题目,有利于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遇到没有学过的东西时不害怕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这种适当超前的知识,不能超前太多,应是能够从学生的旧知识生长出来的新知识。[/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    第三,螺旋上升。策略性知识要反反复复训练。在这种反复当中,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如“大胆假设细检验”这一思维策略训练,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教,但是,它是以比较简单的任务去教这种策略。到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都有这种策略的训练,只是思维任务越来越难。不仅如此,这种策略的训练,在各个学科里都要出现,在数学里有,在读写训练里有,在常识里也有,这样的训练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遵循铺垫性原则,就如同让学生沿着斜坡走路,循序渐进往上去,非常轻松;不遵循这个原则,就如同先让学生一直走平路,然后突然给他一个很高的台阶,他就不容易上去。[/FACE][/SIZ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FACE][/SIZ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FACE=宋体][SIZE=12pt][/FACE][/SIZE][/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8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5[/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态度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心理学家曾将解决问题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在态度方面有如下差别:成功者在解决问题时更有自信心;更重视认真思考和推理,而不是乱猜;精力更集中,而较少分心;更有耐心和毅力,较少烦躁厌腻;随时愿意抛弃已有的思路和答案,积极寻找更佳的思路和答案。这些都是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很好的态度,应该努力培养对待问题解决的这些良好态度。[/SIZE][/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 [/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 [/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8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6[/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迁移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     如前所述,策略性知识也具有惰性,可能成为僵化的知识。所以,必须做到条件化。在条件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运用。因此,结合学科进行策略训练时,策略的述语要尽可能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就是说,采用抽象的术语、学科的实例,这样才有利于策略知识的广泛迁移。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于各门学科中去。可以设想,如果把一般策略和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在几门学科中同时训练学生对某些一般策略的运用,那么,就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8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6[/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迁移性原则。[/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     如前所述,策略性知识也具有惰性,可能成为僵化的知识。所以,必须做到条件化。在条件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运用。因此,结合学科进行策略训练时,策略的述语要尽可能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就是说,采用抽象的术语、学科的实例,这样才有利于策略知识的广泛迁移。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于各门学科中去。可以设想,如果把一般策略和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在几门学科中同时训练学生对某些一般策略的运用,那么,就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8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B] 2[FACE=宋体]、促进策略性知识习得的教学措施[/SIZE][/B][/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1[/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一次只教给学生少量的策略和策略性知识,并且每一种要教好。[/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现有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一次只能教少量策略性知识,而且要把它们教好,若同时肤浅地教许多策略性知识反而会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不是一学就懂,一学就会,而是要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强化、不断思考、不断体验,最后“异化”为自己的解题知识块。这当中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如果在一般策略还未领会时,就急急忙忙讲解另一种策略性知识,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连半解都谈不上,根本不可能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贪多贪全,而应注意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策略性知识。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法、观察法、模仿法、直接解释法、专门授课法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选择的方法应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FACE=宋体][SIZE=12pt][SIZE=4][/SIZE][/SIZE][/FACE] [/P][P][SIZE=4][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SIZ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