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21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张文木论实事求是[/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心影自拍(318)[/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张文木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微信篇幅有[/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限,请看[/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21&articleId=102866[/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张先生似乎把实事求是与唯物主义看成了一回事,而且认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即是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结果。文中一些看法,愚以为值得商榷。[/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比如张先生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主张统一,是与唯心论的斗争(莫非中国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主张分裂的?证据不足)。这难以令人信服。要说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说主张统一,法家比儒家更甚,然而法家所说的统一和孔子所说的统一并不是一回事。张先生这种分析,太简单化了,很勉强。孔子思想的出发点,与其说是当时的社会实际,不如说是周代政治制度,孔子一辈子为恢复周礼奋斗,把他的学说概括成实事求是,未必妥当。[/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从实际出发就一定走向唯物主义吗?我也有疑问。著名的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大主教有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他的出发点是“存在”,也是“实事”。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是从他认为的事实出发的。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思”你也不能说不是个“实事”吧。可见,从实事出发寻找真理,未必一定走向唯物主义,思路不同,会分道扬镳。张先生还说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叫你正心,正心的含义是什么?他是叫你讲立场,回归实事求是,回归到唯物论。”这么个讲法,唯心唯物恐怕就“合二为一”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你很难解释我们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因为实事求是与科学精神很契合。我想,恐怕中华文化另有些东西是更根本的,实事求是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侧面,把它强调成纲维和根本,这么做本身就不实事求是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2018,10,4[/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附录:[/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张文木:2018-09-20[/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在淮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家论坛”上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发言[/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中国发展很快,快在哪里?就今天的许多硬件因素,比如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技术,可能还不如当年的苏联;就是美国在很多方面至今还比我们强。但是它们在曾经的国家竞争中或消失或衰落了。原因在哪儿呢?在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比他们强。中国今天赢在哪儿?赢在大势,而获取大势,必须要有治国理政的能力。[/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回到今天咱们的主题上来,文化。文化从哪儿来?中国有个词叫“经常”,“经”是理论,“常”是常识,理论不能离开常识。文化是理论,它来自常识,最根本的常识是人要吃饭,不吃饭要饿死人。所以,在吃饭问题就产生两种文化:“饱暖思淫欲”, 吃饱了容易产生胡思乱想的文化,饿肚子就比较容易产生实事求是的文化。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胡思乱想是唯心主义。什么样的东西科学呢?实事求是,因为能解决吃饭问题。[/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次进步就来自灾难。在距今6千年的时候,山东、河北、安徽这一带大部分是水,各民族都找中原的高地逃生,于是就出现了东面来的蚩尤和活动在西面高地的黄帝的冲突,后来是黄帝和炎帝的冲突,炎帝南下,为了生存,开始搞农业。这样就出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中华民族和它的农耕文明就这样在灾难中诞生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第二个时期是周朝末期,国家要分裂了,这个时候孔子思想出现了,孔子知道中国分裂是不得了的事,他的思想一个重要的核心是主张统一。孔子与那些分裂国家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这就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斗争,优秀的国家统一文化和不优秀分裂国家的文化的斗争。今人容易误解的是孔子的斗争形式,说孔子开“历史倒车”,其实孔子只不过是用保守的即恢复周礼的形式,来阻止即将来临的国家分裂。这是可能理解的现实选择:总不能让孔子飞越历史投身三百多年后秦王嬴政的统一国家的运动吧。[/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中国的优秀文化是从哪儿来的?是和那些唯心论斗争出来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历史教训并不遥远。当年大秦帝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战斗力标准,讲究经世致用。它将商鞅、韩非子、李斯这些人的思想和作品用于安邦治国,教化民众;而把那些不靠谱的、像坚持“戈尔巴乔夫”式新思维的那帮人全逐出秦国。齐国接纳了这些人,到齐国办的稷下学宫[1]“做课题”、带“研究生”,搞不靠谱的“百家争鸣”,秦国还送大量黄金--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课题费”--资助齐国的处士横议。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当秦国军队开到了齐国城下的时候,齐国文人竟集体静音,与苏联解体前的情形一样,偌大的齐国“竟无一人是男儿”,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战国时的齐国曾是秦国面临的最强的对手,公元前288年齐秦曾一度相互称帝,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齐国也是秦国行贿黄金最多的郡国,当秦国兵抵城下时,齐国是在完全不抵抗并在齐王建带领下出城投降的。史载:“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战国策?齐策六》,见王守谦等译注:《战国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67页。)[/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汉武帝也是一样,在反匈奴战争最紧张的时刻,有儒生狄山力劝汉武帝对匈奴施仁政,汉武帝让他去“贴近战场”,问他“我派你驻守一个郡,能够不让匈奴进入掳掠吗?”狄山说:“不能。”再问:“驻守一个县呢?”狄山又说:“不能。”武帝最后问:“驻守一个要塞城堡呢?”狄山自知理屈,硬着头皮说:“能。”于是武帝派他去守边,结果此人走在半路上就被匈奴砍了脑袋。(《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唯物论的思想,它们给中国奠定了一个很于坚实的历史起点。但是,到了汉末,名学思潮来了,王莽以为改革就是改名,最后导致国家大乱。国家分裂了,饿肚子,死了人,人的认识又回到实事求是。到隋、唐时中国出现大统一和大繁荣。到了宋时,其GNP已居世界之巅,生活好了,搞大而无当的理学,结果它亡得最惨。为什么?意识形态严重脱离实际,搞唯心论。宋之后,中国人开始文化觉醒,回归实事求是。当时人们在想,你要文化有文化,要诗歌有诗歌,怎么总被没文化的打败了呢?所以王阳明强调心学,就是叫你正心,正心的含义是什么?他是叫你讲立场,回归实事求是,回归到唯物论。通俗地说就是让你修身前先回答你是谁,别玩那些禅的、无所谓的唯心东西。[/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同样道理,还是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我们党也是诞生在空话连篇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打完,死了好多人,知识分子谈枪色变,谁都不说枪杆子问题,谁说枪谁就有“土匪”“军阀”之嫌,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只有毛泽东等少数同志特别强调枪杆子问题。但当时大家不认毛泽东,为什么?“文凭”太低,革命资历不“高大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话语权”,比不上北大的陈独秀。陈独秀那“绘画绣花”式的错误路线导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有意思的是,长征胜利前我党历史上犯有大错误的人多是像陈独秀、王明、张国焘这样一些有高学历的人领导人,为什么?文凭太高、光环太多,这些人不注意改造主观世界,容易脱离实际。[/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陈独秀把政治搞成耍嘴皮子,毛主席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为。陈独秀们不听,结果只有蒋介石用唯物论即枪杆子上课,“四一二”开枪。这一杀,把共产党杀到人民中了,这反使中国共产党强大了。我们现在搞扶贫,可那个时候是人民扶我们共产党的“贫”,人民把我们藏起来,拿自己的孩子抵上去,究竟谁贫?当你的血和人民在一块儿的时候,你就强大了。当时就是人民在扶共产党的“贫”。[/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有了根据地,我们斗争条件好些了,唯心论又来了。我们党对本土的马列主义不自信,从莫斯科请来了“远来的和尚”王明和李德。原来我们都在山里打仗,李德来了让大家用平原的方式打山里的仗,最终导至反围剿的失败。最后还要在湘江贯彻他的决战思想,出发时8万多人,回来仅剩3万多人。五万多人的鲜血让大家认识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共产党的精髓,也是实事求是认识论的再一次恢复。[/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我们今天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以我在想,在未来我们新长征的征途中真正能破坏我们事业的“敌人”是什么呢?“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今天,这个“心中贼”就是唯心论,就是不实事求是。今天坚持中华传统的优秀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强大,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还是要从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实践中寻找力量。习主席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在想,这个“大学问”是什么?那就是实践中有实事求是,困难里面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大风大浪”里有治国理政的智慧,习主席说的这个“大学问”正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当然更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1]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兴盛时汇集了天下文士多达千人左右。[/COLOR][/SIZE][/BGCOLOR][/FACE][/P][P]
    [/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美丽的教育辞藻[/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心影自拍(319)[/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小长假,宅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我孙女苗苗(幼儿园中班)一边吃鸡腿,一边熟练地把手上的油抹在裤子上,动作十分流畅,毫无作秀之感。我欲加制止,又犹豫了,因为想起了教育专家们的教导:要放飞孩子的自我。苗苗这个抹油的动作,堪称放飞自我的经典,诚于衷而形于外,真正原生态,我怎么忍心横加干预!话虽这么说,心里总是不安,姑娘家家,这种习惯,长大了岂不让人笑话!据说西方人都特文明,搞不清他们的文明习惯从小怎么“放飞”出来的。最后,我还是递给苗苗一张餐巾纸,她也就不往裤子上抹了。不知道这是否属于不尊重其自我,犯了错误。[/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接下来苗苗就去整治小豆丁。小豆丁是一只小型太极犬,孙子孙女一来,它的厄运就到了。苗苗想把豆丁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去,豆丁挣扎着不进去。脑袋和前爪好不容易塞进去了,后脚乱蹬,不进。苗苗和豆丁显然都在“放飞自我”,旁边的我可就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呢?制止苗苗吧,违反了“放飞自我”的伟大教育原则,而且很有可能压抑了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加制止吧,豆丁可惨了,弄不好把它惹急了,咬苗苗咬一口也是可能的。足见遵循教育家们的教导做一个优秀家长之艰难。最后我忍不住,还是警告了苗苗:“你把它弄疼了它会咬你的。”苗苗放手了。我以为豆丁会赶紧逃跑,没想到它原地没动,也许它享受这种游戏?[/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再说孙子胖胖。胖胖是一年级小豆包。他曾今对我说不喜欢上课,只喜欢课间活动,还说各门课中只喜欢体育。今天吃午饭时我问他现在情况如何。他说,除了体育之外,还喜欢科学课。他还说,上课的安排,如果一堂课只上十五分钟,然后课间休息二十分钟,这样比较好。我洗耳恭听,未加评论,怕的是以后他不对我说实话了。他一边说,我一边想起了刚在手机上看到的一位名师的名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学生做主的。”胖胖这种主张,我估计同学赞成的不少,若搞“年级公投”,说不定还能通过。学校听不听?不听,你还是“为学生做主”,听了,上级能批准吗?社会舆论能通过吗?可见,说漂亮话容易,真正落地就难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教育界这类美丽的辞藻太多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2018,10,5[/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终于再一次赶上了王老师的脚步,一个宁静的傍晚,很多人都在外面喧嚣,我在走进思想的海洋,让自己看一看未来。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12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QUOTE][b]下面引用由[@王书朋]发表的内容:[/b]

          终于再一次赶上了王老师的脚步,一个宁静的傍晚,很多人都在外面喧嚣,我在走进思想的海洋,让自己看一看未来。[/QUOTE]
          [P]书朋老师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啊![/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5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为何把爱真理与爱国对立起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心影自拍(320)[/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这是我在网上见到的一段话:[/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现代伟大的数学家陈省身是美籍华人,他认为,真理高于故国,爱真理高于爱国家、爱故乡;所以,他抛弃华人“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巫术传统,主张灵魂回归真理的故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递过纸笔,写下:“我马上要到希腊去报到了。”希腊是数学的故乡,数学家死后都会去希腊重新集结,继续真理的征程。陈省身是对的。他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狭隘,真正理解了真理是没有国界的,是没有民族性的。这就是说明: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是没有民族性,企图以“中医”与文明世界的现代医学相抗衡是夜郎自大的民族主义,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977750&boardid=52)[/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我只知道陈省身是一位数学家,不清楚他的经历和三观。现在这位作者拿陈先生说事,我们只好就事论事,假定这位作者的话都属实。实际上我只想评论这位作者的观点,不想评价陈省身先生本人。[/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这段话最突出的一点是把爱国与爱真理截然对立起来。为什么非采取这种思维方式?[/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按我们常人的看法,爱国与爱真理应该是统一的,正因为爱国,才要爱真理,学习真理,传播真理,拿真理造福祖国和人民。祖国有真理,我们坚持它,祖国在某些方面缺少真理,我们踏破铁鞋也要寻找它。当年玄奘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西游记》里的唐僧爱真理,也爱祖国,这两种爱在他那里毫无矛盾。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学习真理,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爱国呀!正相反,爱国恰好是他们寻求真理的动力。周恩来有诗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们谁也不这么说:“既然祖国没有真理,对不起,我就不爱你了,我要移情别恋,去爱有真理的国家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可见,爱国不爱国与真理不真理没什么关系。爱真理高于爱国,不过是一个借口。事实上有些人并不是看到真理之后才不爱国的,而是本来就只爱自己不爱国家,什么爱真理呀,爱普世价值呀,都是口实。作者说陈省身临终称要到希腊去报到,那为什么先要移民美国?趁年轻直接移民希腊,一步到位岂不更好![/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科学没有民族性,但是搞科学的人却有民族性,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都有国籍。实际上,不爱国有个前提——爱上了别的国家。为了给自己变心找理由,只好说我爱的不是别国,而是什么真理呀,民主呀,自由呀,逻辑呀,等等。这就相当于一个小孩子对妈妈说:“你看人家的妈妈多文明,多有钱呀,我要换个妈妈了!”母亲可以换,祖宗也可以换的。古来就有这种人。[/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2018,10,9[/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6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瑞士银行不再是避税天堂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心影自拍(321)[/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瑞士银行有世界驰名的保密制度,其理念非常高大上,普世价值,似乎天经地义:保护客户的个人权益。对私人权益的保护是瑞士法律的基础,也是瑞士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的。瑞士最早的银行保密立法起源于1713年。可谓历史久远,树大根深,坚如磐石。[/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然而这个制度现在开始动摇了。10月5日,瑞士联邦税务局发布公告,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该机构已于9月底同其他国家的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这是史上首次。这就意味着,瑞士已告别了坚守无条件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悠久传统,外国储户在瑞士银行的资产信息,尤其是涉及税务领域信息将不再对外严格保密,最安全的避税天堂也逐渐成为过往。[/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瑞士银行早已成了巨额存款和黑社会洗黑钱的代名词,它也不得不洗白自己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当然,这么多年瑞士也捞足了。瑞士没有地下矿藏,二战后依靠银行业发家,至今瑞士银行的存款已占全球总储蓄额的1/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瑞士银行保密法的意思是:存钱中有封口费。我只管要钱,不管你的钱干净不干净,魔鬼的钱我也要。瑞士的银行保密法有尊重个人权利的原则,没有善恶原则,只讲“契约”,不讲道德。这是西方法律一个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在这一点上于西方文化正相反,各有利弊。皈依西方文化的中国知识分子提起道德就有气,来不来就攻击“道德绑架”,是可以理解的,合乎西方人的思维逻辑。[/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西方法律讲平等。亿万富翁可以在瑞士银行存钱,黑社会老大也可以,平头百姓也没问题,机会平等。但这种平等对普通百姓有什么意义?毫无意义。这是纸面上的平等。普通百姓与瑞士银行没有几毛钱关系,然而百姓听说瑞士银行不保密了却会很高兴。有钱人说这是“仇富”,其实这主要是“仇恶”,你的钱若来路不正,凭什么为你保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西方法律特讲自由。自由是好事情,谁都希望更自由一些。然而自由是要有资本的。我也有去美国买豪宅的自由,可是没钱,我也有往瑞士银行存几亿美元的自由,然而没的可存,这些自由对于我,实际上并无用处。也就是说,越有资本的人,越倾向于强调自由的伟大,下层群众对此则相对没那么热心,他们的当务之急是生存。精英人士以此批评百姓愚昧,其实老百姓一点也不傻,他们明白很多自由都是要用钱买的,属于奢侈品。不信你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喊自由声音最大者,几乎都是有点资本的人。他们或者有权有钱,或者学历较高,或者智商稍高,或者能力比别人强,这种人,自由空间越大,得名得利的机会越多。法律若能无原则地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他们美死了。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不就是如此吗?顺便说一下,我感觉有些教育家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和创新教育,也有偏向精英、“何不食肉糜”的味道,普通百姓不买账,不是偶然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西方制度表面上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其实重点保护的是极少数富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公开宣称法律主要为极少数人谋利益,那也太露骨了,所以在宣传上,富人们(他们控制着媒体)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说成全民的利益,把自己的观点说成是普适的价值,要把自己的人性说成人类本性。这就是所谓“树木躲在森林里”。[/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瑞士银行不再是避税天堂了,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让步,与其说是瑞士政府反思的结果,不如说是世界舆论压力的结果。[/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2018,10,10[/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7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教师的作业意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心影自拍(322)[/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我近日在主持一个教师培训项目,学员是中小学教师,内容是班级个案诊疗。12日首次讨论案例,负责人问我给学员留什么作业。我这才想起,只顾讨论了,没有想起作业这回事。[/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是的,做教师培训,我一向缺乏留作业的意识,也不往考核、发证书等方面去想。记得前几年有一位老师特意问我她参加培训(是一个指导家庭教育的项目)能“得到什么”,我很奇怪,打听一下才知道她事后想要一个证书什么的。我于是就劝她不要参加这个培训了。在我看来,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而素质是很难用考试分数和证书来说明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么知道某个培训有没有效果呢?俗话说:人心是杆秤。有没有效果,学员自己应该心中有数。我常对学员说:参加培训之后,你是否觉得自己工作变得比以前轻松了,心态比以前平和了?你是否感觉自己比以前聪明一些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幸福感增加了?如果答案的肯定的,这个培训对于你,就是成功;反之,这个培训对于你就算失败了。这叫做自我评价。我认为教师培训的结果,教师的自我评价远比考试评价重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就是,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注重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教师培训,也有素质型培训与应试型培训之别。[/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回过头来说作业。作业既是做给老师看的(汇报),也是为自己练的(学而时习之),这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作业的汇报功能越强,应试教育色彩越浓,行政色彩越浓;作业的自我练习功能越强,素质教育的色彩越浓。教师是成年人,专业人员,教师的培训,若再强调作业和考试,那可真是太低估教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了。那其实是一种行政思维,老想把一切纳入“管理”,殊不知素质是无法管理的。像班级个案诊疗这样的题目,想要研究,满眼都是个案,随时都可以思考,何苦非要用作业来督促?我们讨论用的案例,不过是些抓手而已,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些“例子”。[/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脑力劳动有个特点,可以随时进行,因为劳动工具就是脑袋,脑袋自然要随身带着。脑力劳动者很可能伏案冥思苦索一无所获,躺在床上听音乐却突然脑洞大开,它的规律与体力劳动是不一样的。所以管理脑力劳动与管理体力劳动,方式不应相同,前者应该比后者宽松得多。要知道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是在咖啡馆发端的。严格管理,坐班制,在办公室终日做伏案疾书状,并不能保证脑力劳动的成果。当年我教中学时,有个校长管理甚严,老师们都在办公室端坐,他看了才放心。老师们称他为“生产队长”。[/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但是这种校长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自由必须伴随责任感和自觉性。一群人坐在咖啡馆,有的在讨论问题,有的就只是在喝咖啡。宽松的管理如果遇到不自觉的人,很容易造就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我认为脑力劳动者中南郭先生大大多于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偷懒一望而知,脑力劳动者偷懒就较难发现。所以,有些校长搞死板的严格管理,也有他不得已的地方。[/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所以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给这次培训的学员每次留点作业。我的作业意识比较淡,我不是行政思维,但也不能说我的做法一点行政色彩没有。完全靠自觉,假定每个学员都能很主动地自己找案例来研究,恐怕也不现实。我自己能做到这样,却不能要求别人都如此。[/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6600ff]2018,10,15[/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2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以前追着看王老师的帖子,今天在这看到了,谢谢陈老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9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QUOTE][b]下面引用由[@吃亏是福]发表的内容:[/b]

                    以前追着看王老师的帖子,今天在这看到了,谢谢陈老师。[/QUOTE]
                    [P]哈哈,我也是一直追着王老师的帖子啊,欢迎您的到来![/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30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教育超市[/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心影自拍(323)[/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实验,教育界尽人皆知。我也去参观过,听过校方介绍,但一直没搞清其运作的详情。近日,出版社给我寄来一本书:《选课走班100问》。作者王春易,十一学校副校长。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十一学校走班制实验十年的经验,走班制的流程、策略、工具和方法一应俱全,书中说的正是我想知道的。我饶有兴趣地阅读,做了一些批注。我有边读书边写笔记的习惯,准备写一组读后感。这是第一篇,先说总印象。[/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我感觉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像一个教育超市,里面有几百种教育产品,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获取。走班制吹来一股新风。我一直在想,它究竟新在哪里。初步的结论是:走班制与中国传统的和现存的基础教育的差别,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走班制是个体化的、提前社会化的、超市化的、服务化的教育,这几项与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都是相反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走班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个体,所谓“面向个体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历来是群体(国,家,集体)。[/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走班制的学生,像成年年人一样生活,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更像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像“生人社会”,而不是“熟人社会”。大家主要靠规则协调行动,亲情色彩比较淡。学生早早地就开始规划人生、选择职业了,孩子们被提前社会化了,他们是中学生,但更像大学生。而我们传统的基础教育似乎并不主张孩子们早早社会化,我们甚至还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导。总之我们似乎希望小孩更像小孩,学校更像学校,并不急着让孩子变成社会人。[/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走班制把教育超市化了,给学生很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们传统的教育不是这样,我们比较强调服从,强调学校的权威。走班制更像自由恋爱,我们则更像包办婚姻。超市的思维方式是“分”,横向分,纵向分,总之是拆分。学科知识要分,管理也要分,权力分散,鼓励自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大差别。我们也讲分,但分得不厉害,同时强调合,强调集中,自古如此。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你看西医,越分越细,分个没完没了,中医就不是这样。[/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走班制的教育是服务型的,学生稳居中心,这与西方“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一致,中国的基础教育历来主张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也好,授业也好,解惑也好,都不是服务的姿态,而是“教诲”的姿态。师生关系也就有差别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所以我说,走班制与中国传统的和现存的基础教育的差别,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看似教育问题,实则文化问题。[/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请注意我这里只说了差别,并未比较优劣。我不是说没有优劣,只不过这件事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后面我将陆续细说。大体上可以说两种文化各有优缺点,我们对西方文化应该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0909f7]2018,10,16[/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31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基础教育与“人生跑道”[/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心影自拍(324)[/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这是《选课走班100问》一书第一辑的大标题,看来,作者认为课程的本质就在于此。[/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十一学校是中学不是大学,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帮学生找到自己的“跑道”?要做职业“定向”吗?这个问题很重要,涉及基础教育的定位问题。[/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少年儿童虽然各有其禀赋潜能,但年龄越小,差异越不明显,他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显露其个性的,自我意识也是慢慢生成的。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个人也是中年以后才大致搞清自己是个什么人的,这需要生活经验和阅历。可是我们看十一学校这种办法,似乎是想尽早让学生“放飞自我”,老早就在不同的跑道上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是不是急了点?有没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十一学校设了三百多门课,三百多个跑道,无乃太多乎!其实学生个性的细微差别何止三百种,三百多门课,又无乃太少乎?[/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我很赞成基础教育阶段给学生多一点选择,帮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但我觉得不能过火,不能用激素催熟,不能夸大学校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据我的经验,多数人的自我认识,是上大学、走上社会之后才逐渐成熟的,中小学阶段,只是萌芽而已,过分强调萌芽阶段的稚嫩的自我,弄不好还有害处——妨碍了成年后的发展。我看很多天才少年(如大学少年班)就是被定性太早了,结果心灵被箍住了,路越走越窄,最后发展远不如预期。[/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基础教育重在打基础。基础教育一定主要是通识教育,而不是专长教育,专长教育只是补充。十一学校课程五光十色,再多也比不上社会热闹。我理解,这些专长课程,其主要作用并不是培养专长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和习惯。当然也有发现兴趣爱好潜能的作用,但学校不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兴趣爱好,中小学也没有这个任务。中小学的任务是给学生打个基础,至于兴趣爱好和职业方向,顶多是给个启发,不应下功夫太大,否则会喧宾夺主。《选课走班100》这本书选了十一学校两个毕业生的文章做序言,想来这应该是尖子生、样板生了,我看了看,文章没啥新意,文笔亦不见佳,好像还有病句(以后再说),看来文化基础不算扎实。[/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基础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边界在哪里?基础教育主要是给人生打基础的,还是建跑道的?愚以为这些问题,应该认真讨论一下。[/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809f7]2018,10,17[/COLOR][/SIZE][/BGCOLOR][/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3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9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3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课程与自我[/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心影自拍(325)[/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王晓春[/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选课走班100问》一书在“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的标题下,做了如下解释:“如何帮助学生唤醒自己、发现自我?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挖掘潜能?关键在于课程。”作者虽然没有说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或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寻找自我,但从本书的宗旨来看,“自我”实在是贯穿整个十一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因为十一学校办的是“面向个体的教育”。本书开头两个毕业生写的序言,一篇说十一学校使他的“生命和灵魂饱满起来”(这是文学语言,解释余地宽阔),另一篇说“在选择中,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说的都是“自我”。因此,我们若说十一学校的课程是绕着“自我”旋转的,恐怕差不多。“自我”是十一学校走班制课程的灵魂。[/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问题在于,课程这个东西,本不是为学生寻找自我而设置的。人类(无论哪个国家)设置课程的初衷,都是为了传承文化、知识和技能,不信你去看各门课程的国家标准,都是知识体系、知识点,没有从“自我”角度加以阐述的。课程标准本身是要趋同,而不是求异。因此,要用趋同的课程达到求异的目的,就必须拆分它,加以细化,让它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十一学校正是这样做的,他们称之为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化就是拆分了重新组合。这种灵活处理的好处是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但也有个危险:把课程拆得离谱了,就好像自治区闹独立了,不服从集中领导了,课程就变形了。我们反对一刀切,要有个限度、分寸和边界。教育本不是为个人设计的,任何课程起码是针对一群人一类人设计的,某种程度的一刀切是不可避免的,企图实施完全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真要贯彻到底,除非学校关门大吉。我感觉十一学校在用课程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方面,走得有些远了。[/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这可能源于一种误解。人们大概发现西方的孩子比中国学生更自我,又看到他们的走班制,就以为只要我们也搞走班制,我们的学生也就“自我”了。其实事情远没这么简单。西方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是他们的整个文化传统(包括家庭、社会风气)熏陶出来的,与其说是西方教育造就了孩子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如说西方文化造就了西式教育,文化比教育更根本,家庭和社会比学校更根本,当然它们与教育互为因果。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者们,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值过高了,对课程改革的期望值过高了。课程,课程,好像我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哪有这么惬意的事情!实际生活告诉我们,学生非课程的活动,非校园的活动,在他们发现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点也不小于课程的作用,我看往往大于课程的作用。教书的人,切忌本能地夸大课堂的作用。[/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再一说,学生自我意识强一定是好事吗?未必。有各种各样的自我。有良性的自我,也有不良的自我;有积极的自我,也有消极的自我;有促进集体发展的自我,也有不利于集体利益的自我。若年轻一代自我意识迅速膨胀,你会发现,剩男剩女增加了,宅男宅女增加了,自闭症增加了,佛系增加了,孤独者增加了,上山修行者增加了。为什么?因为你的自我很可能与别人的自我无法协调,好不容易“找到自我”了,谁也想改变自己,又不愿冲突,为了坚持自己完整的个性,只好把自己与他人隔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一盘散沙”。[/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因此我的意见是:课程不要沦为“实现自我”的梯子,教育也不要沦为“实现自我”的工具。实现自我(良性自我)只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更不是全部目的。[/COLOR][/SIZE][/BGCOLOR][/FACE][/P][P][FACE=&quot][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COLOR=#3300ff]2018,10,18[/COLOR][/SIZE][/BGCOLOR][/FACE][/P][P]
                          [/P][P][FACE=&quo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SIZE][/BGCOLOR][/COLOR][/FACE][/P][FACE=&quo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5px][/SIZE][/BGCOLOR][/COLOR][/FAC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